原标题:弥补废弃物回收系统建设中最大的短板。
常见的地膜、农药瓶、化肥袋、牛奶盒、塑料购物袋、快递袋、外卖便当盒、旧衣服、各种商品的塑料包装等,都是典型的低值产品。 如果能有效**,就可以变成好的资源,再次成为工业原料。 但由于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企业积极性不高,基本混杂生活垃圾焚烧或填埋。 目前,我国各种低价值物体的平均比率约为26件6%,远低于主要再生资源平均利用率75%以上,已成为垃圾回收系统建设的最大短板。
低价值对象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是有效对抗塑料污染的重要措施。 目前,塑料污染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我国每年产生塑料垃圾约6000万吨,其中废旧汽车、家电、玩具、饮料瓶中所含塑料约1800万吨基本可以回收利用,但剩余的4000多万吨塑料袋和塑料薄膜塑料垃圾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难以实现。 加快建立低价值材料利用体系,可以把这些塑料垃圾变成宝藏,防止泄漏污染环境。 二是保障资源和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我国每年生产低价值材料9500多万吨,其中仅利用2500多万吨,还有7000多万吨仍混入生活垃圾焚烧或填埋。 最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 根据相关行业协会的计算,与使用原始资源相比,使用1吨废纸生产再生纸相当于减少4吨二氧化碳排放,使用1吨废塑料生产再生塑料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吨9吨。 综合计算,如果我国低价值物体平均利用率达到50%,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747亿吨,相当于近13亿。
然而,目前,低价值对象的利用正面临一系列困难。
*尾部垃圾的分类和投送有待进一步加强。 现阶段,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有待提高,餐厨垃圾、低值、无害垃圾混运现象更加突出。 根据调查数据,北京市居民生活垃圾为5626%是低价值物品,但目前基本与其他垃圾混合送往垃圾焚烧厂处理。
在处置端,全市集中分拣设施不完善,无与伦比。 从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看,集中分拣对于各种低价值物体的分类非常重要,但目前城市中还没有集中式低价值分拣设施,低价值分拣链尚未打通。
在政策方面,尚未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 缺乏统一的国家分类标准和目录,各地分类标准差异很大,人们不知道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 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没有出台支持低价值商品使用的专项政策,单靠市场力量很难带动,低价值商品的市场热度总是不高。 垃圾设施建设不受欢迎,低价值出水口建设更是难度。
面对这些问题,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让低价值的物体焕发活力。
国家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将低价值物品的使用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战略规划,制定并发布低价值物品使用指南,加大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完善标准和认证制度,开展示范和试点建设。 建设城市低价值分拣中心,统一低价值物件的混合; 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建立独立的废玻璃、废旧纺织品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 引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集中化肥、农药包装、地膜收集处置; 逐步引入大件垃圾付费处置机制,促进城市环卫系统一体化发展; 加强啤酒瓶、饮料瓶等可重复使用包装的存放**,打造封闭式运营管理体系。
地方政府要加快改革优化传统垃圾处理模式,制定并发布《低值垃圾处置目录》和具体实施细则,探索建立特许经营制度,强化低值网络体系和分拣中心建设土地、能源等要素保护,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信息化管理, 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高企业和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低价值的系统能够使用,成为方便和造福人民群众的基本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是低价值物利用的执行者,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建设的核心作用,理顺低价值材料价值链,通过加强技术装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探索低价值材料可持续商业模式; 鼓励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加大再生资源利用力度,支持上游企业开展低价值产品,加强绿链管理,为低价值产品重生铺平道路。
广大消费者是低值物资利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和起点,也是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应主动承担起对低价值物品进行分类的责任,提高日常生活过程中的分类意识,将用过的废纸、牛奶盒、塑料袋、玻璃瓶、废旧衣物等低价值物品放入专用箱中,规范低价值物品的交易行为,避免混杂混杂生活垃圾, 并让各种低价值的对象有自己的位置。
作者:张德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经济制度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