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近30%。 中国制造业强国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正在从大而不强向大而有弹性、有序迈进。 当前,我国已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制造业强国建设要与人工智能、网络强国、数字经济有机结合,为新型工业化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有力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正在加深。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我国要走工业化新道路,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为目标,引导工业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第一、二、三产业的协同作用,为工业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情景和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引导四个现代化同步发展,从新体制、新理论体系对工业化提出新的目标、新动力、新方法、新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基本实现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新型工业化成为“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的“旗帜”。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点。
从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推进过程和丰富经验来看,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新型工业化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底线保障国防和经济安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人工智能化、人工智能赋能工具发展。 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保障,提高企业微观核心竞争力,创造高附加值利润,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物资供应,为宏观经济稳定奠定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新型工业化有六大特点:
一是自主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以及两创新的充分融合,实现关键技术的有效突破和迭代应用,以重大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研究引导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二是数据与现实融合,通过实体经济产生丰富的数据资源,通过数字经济实现数据的价值创造,与数字经济有机合作,实现经济高质量倍增; 三是高端绿色智能,从产品角度看,具有高技术属性和高附加值属性,既是绿色产品,又是智能产品; 四是协调协调,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及三大产业的发展协调; 五是现代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可以不断迭代升级,扩大应用空间和应用场景,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并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撑,未来产业积极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 六是安全问题,薄弱的产业基础已基本解决,主要领域的“短板”和“卡脖子”问题已不复存在,外部制约因素无法影响我国经济的顺利发展。
新型工业化的“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新形势下,从国内来看,我国制造业已从大而不强向大而有韧性发展,规模以上产业增加值保持稳定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一批短板产品和技术实现突破性应用,包括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新三”成为稳定外贸、提高外贸质量的重要代表制造业。从国际上看,各种不确定和不可预测的风险和挑战增加,资源供应由稳转紧,原材料的波动加大了制造业中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 二是新理念,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型工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行业成品从世界范围内提供质优低端产品,为我国人民提供优质高端智能产品,坚持以问题为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主要包括科技自力更生问题、价值链低端问题、能源体系转型等,同时增强后顾之忧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为保障经济发展安全提供支撑。三是新技术,随着硅材料的大规模应用,一方面,光伏产品促进了太阳能的有效利用,成为电力的重要补充,另一方面,通过硅材料形成了规模化和技术驱动的集成电路产业,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芯片在工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可以产生、存储和传输大规模数据,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数字技术将成为这场革命的重要标志,全方位赋能各行各业, 从各个角度、全链条,通过数字技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数据价值。四是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建设中最重要的新型电力系统之一,更重要的是,以抽水蓄能为代表的氢能储能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电-储能-用电模式可以为行业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能源。 五是新方法,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采用新方法,发挥新系统的作用,协调地方资源,激发中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活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做好各方面的政策和安全要素。
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提质增效。
数字化、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体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全面普及,将有效提升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科技在产值中的贡献,加快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实现经济倍增,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是明确“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我国各大工业大中型企业全面完成数字化转型,企业全面实现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生产经营应用,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规模化应用,部分行业重点企业探索大模型垂直应用。 到“十五五”末,数据在大中型企业自由流动,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连接,实现研发、生产、仓储物流数字化、第一链条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是开展传统产业数字化技术改造。 一方面,推动传统产品向下一代智能化产品转型,传统制造产品通过整合人工智能技术,衍生出具有记忆、交互、学习等功能的新产品,具有更好的理解客户需求、更好的反馈客户体验、更好的多方位互动、更好的提升产品价值等四大典型特征。另一方面,鼓励传统行业应用国产化机器人、数控机床和成套智能生产线,对生产流程和运营管理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是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制造新场景建设。 未来3-5年,人工智能制造场景将成为智能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与先进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生产制造数据的实时检测,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分析,以及数据驱动的研发制造等新型智能制造场景, 智能实时检测、智能仓储精准配送、智能设备管理与应用、智能能源监控与优化。
四是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围绕质量控制优先推进数字化建设,将中小企业的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作为公共产品纳入新基建建设,为数据利用奠定良好基础。 围绕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形成基于共性技术产品和个性化技术产品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特色细分行业提供专业服务。 注重知识的数字化,用数字化的方法积累传统的经验知识。
五是“编织链成网”,在地表开展产业集群智能制造。 以产业园区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基础,通过建设统一系统的新基建和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根据核心产业需求,形成特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产业链层面或细分产业层面健全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 创新共享制造、协同制造的新模式。(朱明浩,作者,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
*:经济信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