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诗的三个条件。
俞平波. 阅读为未来铺平道路
记者脚:《新青年》自从倡导新文学以来,就引来了社会的批评,不知道有多少。 大约一半是无意识的。 当然,我们应该相信我是什么,尽力而为,我们一定不能毫无根据、孤僻、可鄙,和你一模一样。 其中,新诗体最能引起人们的反对。 我们也应该单独处理这种对社会的批评。 一个是半知半解的人,只知道古代的法风和五字七字被认为是中国诗歌的正宗风格; 斜阳草,春花秋月,这样一句陈词滥调的话,足以点缀门面; 他们一看这些诗是用白话写的,就吓坏了,心想这些诗可以这么随便就写出来,岂不是侮辱了他们斗方和名人派吗? 这种人,正是屈原说的,“彝族狗的吠叫也很奇怪。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他们所说的话? 还有一种批评,但有一点见识,他们并不是从根本上反对白话诗,只是从组织的角度来攻击它。 我听了社会的这种评论,不自觉地唤起了我对白话诗的看法。 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一边是文字的组织,另一边是它所代表的意义。 一般的通俗文章,可以讲究本质,只要字眼明显,各种字都可以省去。 但是,诗歌确实是一种表现美感的文学,虽然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要力求文字的完整性和美感。 因为雕刻陈旧,装饰清新。 这些话是粗俗的,永远无法表达崇高的理想。 这绝非易事。 现在我随机有三张白话诗的草图供大家讨论。
1)用词要准确,句子要优雅干净,《安章》要完整。
这是所有白话写作中都应该注意的事情,尤其是在白话诗中。 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限制,按照每个人声音的语气写诗,一天有几十首诗,有什么价值呢? 没有美感,怎么会动呢? 用白话写诗,充分发挥生活之美,虽然不需要雕琢,但并不等同于直诉。 这是用通俗的术语创作艺术诗的第一个条件。
2)音节要和谐,但句尾的押韵不受限制。
这也是做白话诗时要注意的一点。 因为诗歌是一种韵律,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是一样的。 汉语是单声道的,音韵学的,分析更严谨。 虽然句子末尾不使用押韵,但句子中的音节必须力求和谐。 如果你写一首诗,这不是一篇短篇散文吗? 我们怎么能看出他是一个诗人呢? 做白话诗的,当然不必剖析宫事,但对于语气和语气,还是要考量一下,不能轻读随便写。
3)推理要透彻,表达要切中要害,叙述要灵活。
前两个都是肤浅的,这就是本质。 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不仅仅是语法结构。 它所代表的是什么,是最重要的。 而石友与温不同。 在文本中,那些能直接说话的人,必须把诗画成一首歌; 文字可以很复杂,诗歌只能简明扼要。 因此,这首诗的推理、表达和叙述比散文更深刻。 这些话是正确的,但意思仍然相反。 这些话是片面的,但意义却被整体所掩盖。 这在白话中是一样的,用白话诗比较困难。 因为说得太多,太真实,就会失去诗歌的面子; 它太包容了,我害怕含糊不清,含义不明确。 所以,真正有价值的白话诗,比某位学生的杰作要难得多。 如果你没有好意,你就必须不要这样做。 在文学界,我认为他没有太多,不是太多。 但若有诗,就有诗的价值,写诗的人没有白费。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你怎么看?
俞平波,10月16日。
从余军的信寄给我,已经四五个月了。 我想做一个“白话诗研究”,所以我把这封信留给了他,让我和我的文章同时发表。 没想到,葬礼结束后我又回到了南方,几个月来,我的文章都没有影子。 我得先发布这封信。 我高度赞扬于军引用的三点。 我还有几点意见,这个时候也没时间加人,只好等到我的《白话诗学》了。
俞军信中我最欣赏的两句话是“雕刻陈旧,装修清新”。 难怪这些外界的批评者不明白这一点。 但是,我们这些做白话诗的人,一定不能忘记这个道理。 最近,我看到了余军自己的诗(《新潮》第2号),就知道余军可以贯彻这个原则。
3月8日 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