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指文化创造者对文化发展的历史积累、现状和未来前景的信心和信念。 2014年2月,总书记在主持第十八届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首次使用了“文化自信”的概念。 2016年5月,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探讨了文化自信的特点和作用,认为“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 2016年6月,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时,提到了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广、更深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文化思想的原汁原味,围绕文化自信的产生、内涵和价值,总书记首先作了系统的论述,使其成为文化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产生文化自信的基础。
历史是文化自信的载体,历史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基础。 **总书记在论述文化自信时所表达的历史自信,主要包括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历史创造主体的自信。 同时,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产生的重要条件。
文化自信源于历史自信。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华文明探索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证明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历史、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百万年、万年、五千多年的三个时间坐标,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是产生文化自信的信心。 **总书记指出:“增强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识和运用。 “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经过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辉煌的奇迹。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特别突出了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自然表现。**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不仅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为革命文化的形成和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先进奠定了重要基础。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对历史创造这一主题的自信之上的。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的民族,“中华民族发展的壮丽历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 浩瀚无垠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创造的! 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出来的! “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实践智慧得到提炼和总结,形成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积累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也是人民实践和创造的结果。 对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信心,是建立在历史创造主体的自信之上的,既体现了对人民地位和作用的尊重,又促进了文化自信的产生。
文化自信来自文化主体性。 文化主体性是确立文化发展目标、选择文化发展路径、确定文化发展内容、建立文化评价标准的自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文化主体性是在团结和领导中国共产党人民推动中国文化传承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体现了党对文化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立场的坚持。 **总书记指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的坚定自我,文化自信才有根本基础”。 文化主体性的建立,为文化自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性。
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总书记强调的文化自信,主要包括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和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延续,为民族统一政治局面的建立和维护,为多民族融合大家庭的形成和巩固提供文化遗产和精神支撑。 **总书记指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基,一旦丧失,就会切断精神命脉。 “这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魅力和当代价值的自信。 基于这一基本认识,总书记多次从不同维度、不同方面揭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五届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人文、教育、道德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二中全会上,他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大和谐理想、大统一传统、德治思想等方面,总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制度和治国思想。 以人为本的思想、平等的观念、追求正义、道德操守、就业标准、改革精神、外交方式、和平观念。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宇宙观、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进行了诠释。 这些总结和总结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表达了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
对革命文化和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团结领导中国人民所形成的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创造和文化发展的集中展示。 **总书记多次阐述了他对革命文化和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例如,在解读抗战精神时,他指出,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世界兴衰的爱国情怀和人民的责任,视死如家、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质, 不畏强心、血战到底的英雄精神,不屈不挠、不屈不挠的胜利信念“,”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战争精神内涵和地位的确定,充分体现了革命文化的自信。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结合起来,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功能的自信,也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的表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 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1世纪中叶建成繁荣、强大、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目标,实际上就包含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围绕升旗、聚民心、育新人、振兴文化、展示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进行了战略部署和具体部署,包括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领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水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些战略重点和实际措施,体现了以中国同志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
文化自信的多维价值。
**总书记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等维度,揭示了文化自信的多维价值,阐明了强化文化自信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它为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提供了文化支撑。 在“四自信”中,文化自信更为笼统,从广义上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可以归入文化自信的范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它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厚的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国特色是什么? 如果不是中国特色,我们今天怎么会有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同时,革命文化的自信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为实现精神独立提供文化支持。 **总书记指出:“增强文化自信是关系国家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的重大问题。 “三个关注点”说明了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只有增强文化自信,才能有勇气、勇气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建设适合历史传统、符合现实国情、适合人民诉求的文化,实现文化发展的自主性。 **总书记指出:“增强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原则总结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目追随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独立。 “增强文化自信,是总结中国经验和智慧、形成中国理论的前提,也是实现精神独立的必要条件。
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总书记在文化传承与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确立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文化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任务。 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是相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而言的,两者大致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而其之前的创造和积累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从此开始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进程, 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成了整个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不是传统的断裂,而是传统的传承,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文化养分。 增强文化自信,将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为开放包容的文化奠定基础。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在平等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形成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人类文化发展规律。 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在于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既能以宽广的胸怀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成就,又能积极向世界推广中华文明,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总书记指出:“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生命力,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 “开放包容不仅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它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展现了以郑同志为核心推动文化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智慧,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又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
(作者为华南师范大学党建史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