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种支付并存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现有移动支付对外国人的兼容性。
在首都机场的T3航站楼,许多商店在收银台设置了接受付款方式的标志。 新京报记者江凡摄。
正文|新海光.
外国人在中国花钱难吗?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David和他的同事,一个在中国生活的加拿大人,发现他们只能在酒店刷卡来花钱,离开酒店后没有刷卡的地方。
2月23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行政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高支付便利性的意见》。 《意见》强调,要聚焦老年人、外籍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必要资源投入,多措并举突破服务堵塞,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支付方式并行发展互补。
曾几何时,人们普遍关心如何在传统支付的“顽固抵抗”中打破推广移动支付的壁垒,但如今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回归现金、银行卡支付等传统方式,因为移动支付太强大了。 当然,这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式的进步,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
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风靡全球,它们也造成了一些新的数字鸿沟。 这种差距反映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以及中国和外国消费群体之间。
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大和疫情后跨境旅游的复苏,来华旅游的外国人数量不断增加,这也让“外国人在中国有钱,花难花”的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的移动支付过于发达,而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仍以信用卡和现金为主要支付方式,不同的支付习惯造成了外国人入境的支付问题。
要解决新的支付问题,我们应该从移动支付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努力在移动支付之外,适当回归现金和银行卡支付,促进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支付方式的并行发展和互补。
这项工作其实并不简单,因为智能意味着效率,效率意味着利润,很多商家并不积极使用现金。 “拒收人民币现金是违法行为”这一常识,应广泛推广,并辅之以相关处罚。 在银行卡的使用中,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收单率来激发商家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正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加强了移动支付本身的“外部化”。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大额刷卡、小额刷码、掏钱”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加强现有面向外国人的移动支付兼容性。 这包括加快金融服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以及从政策角度适当放宽对身份验证的审查。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支付方式需要一定程度的回归,但这并不意味着移动支付的采用已经停滞不前。 相反,两者需要并行推进,不仅不能为新的支付方式完全取代旧的支付方式而感到自豪,而且应该注意到,整个社会仍有大量的移动支付盲点需要清除。
例如,少数部门仍然坚持只接受现金和银行卡。 这也与创建多元化支付系统的目标背道而驰,需要认真对待。
作者:辛海光(**人)。
编辑:徐秋英。
校对:杨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