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勇于肩负时代使命,成为塑造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高地。
新时代,我们迎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进入了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期,创新创业成为塑造未来的关键动力和核心要素,创新创业人才是建设强国和民族复兴的战略资源和力量。 高校要积极响应新时代的号召,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需求体系和机制,主动承担起塑造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职业发展路径难以为继,需要在招聘、培训、就业和创业教育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和协同机制,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因此,高校必须通过招聘、培养、就业、创业的联动,深刻领会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科学内涵和建设。
正确认识招聘、培训、就业、创业的科学内涵,塑造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
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的本质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实践。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坚持系统思维理念,才能有效推进和取得实效。 在现有体制下,学校各部门基本各司其职,各司其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般局限于创新创业学院(中心)或教务处等一两个部门,这种交流、交流与合作是有限的, 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有效性缺乏深度、广度和准确性。实行招生、培训、就业、创业联动机制,本身就是教育模式的创新。 打破原有的块、细分、碎片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再局限于单一部门的职责,而是在招生、培养、就业创业等环节建立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不断优化学校内部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此外,联动机制更加关注外部就业市场,将教育与市场有机挂钩,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打破了以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局限于高校、与市场联系不紧密的局面,实现了校内校外的协调统一、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通过招生、培训、就业、创业联动,高校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提高就业竞争力,培养创新创业思维能力,还可以加强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立招聘、培训、就业、创业联动机制,首先要明确培训对象,即招收什么样的人。 一方面,要以塑造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选拔机制,筛选出更多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学生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突出创新创业主题,吸引更多学生报考。 要塑造新时代的创新创业人才,就必须解决培养内容问题。 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急需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高校要贴近实际,聚焦时代赋予的使命,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师资建设上下功夫,积极营造浓厚氛围,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要塑造新时代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还必须解决培养方法和途径的问题。 高校不仅要加强联动,形成协同效应,还要通过就业信息发布、创业能力培训、创业投资支持、职业咨询服务等措施,建立就业引导和创业支撑体系。 同时,也要积极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意识。
塑造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需要构建选拔、巩固、晋升一体化培养机制。 过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中间环节,在招生中采用“只打分论”,没有充分发挥招生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 联动机制要求,在招生阶段,通过建立专项选拔机制,提供创业奖学金、资源支持计划、创业导师在招生过程中的作用等,吸引和选拔有潜力和兴趣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机会, 招生在联动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中级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应成为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学校通过知识和实践教育引入前沿技术和创新的教育方法,不断夯实教育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培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在晋升阶段,依托完善的就业教育和创业支持体系,为部分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就业创业的成功率,帮助学生成功就业或创业,就业创业教育支持起着关键作用。
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塑造了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选择。
树立强统筹思维,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棋局。 高校要认清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重要目标,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制定和资源投入,为师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高校主要领导负责,招生、培训、就业、创业等相关部门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建立协同合作机制,整合利用好各方资源,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形成了创新创业高层次的推进和整体推进全校教育。同时,高校也要与企业、企业等外部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信息和经验,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从而形成统一协调、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格局,为塑造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树立坚定的辩证思维,形成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科学认识。 高校要彻底摒弃创新创业教育只适合小众创业群体的错误观点,否则会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不敢迎接创业的挑战,只局限于毕业后找好工作,而不是通过创新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促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这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在招生培养过程中,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这是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同时,在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一些有潜力、有意愿的大学生注重培养,使其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付诸行动产生效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另一方面,招生、培训、就业、创业的联动,蕴含着齐头并进、齐心协力的本质,各环节都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坚持将创新创业要素融入工作,但各环节任务不同,作用不一致, 这反映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树立强大的发展思维,建立有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反馈机制。 世界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建立招聘、培训、就业、创业联动机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其影响效果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完善,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效。 具体来说,高校要跟踪了解毕业生就业或创业情况,包括就业率、就业领域和创业项目成功率等,掌握毕业生在创新创业中的实际表现。 关注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机制的满意度和反馈,不断优化课程设置,紧密校企合作,加强就业创业支持。 关注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评价,了解毕业生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需求,是否符合产业发展需要。 因此,建立成效反馈机制,是招聘、培养、就业、创业等方式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力保障,也是满足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动态需求的有力保障。
新时代,创新创业是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勇于肩负时代使命,成为塑造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高地。 (作者单位为江西财经大学)。
《中国教育报》2024年2月29日,第7页
作者:李春根,阮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