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再见。
记者 佟彤.
今年1月,全国多地进入“两会”,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密集发布2023年经济“成绩单”。 为地方两会回顾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总结经验、长远规划新一年的经济目标提供了决策参考。 截至目前,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2023年经济年度报告,为区域经济发展“韧性强、活力强”的图景增添了实实在在的注脚。
从经济总量看,传统经济省份仍集中在东部地区,广东、江苏、山东仍不负“广东老大”、“苏大强”、“鲁大庄”的美誉,稳居国民经济总量“前三”,三省占国民经济产出近三分之一,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反弹的强大“发动机”; 同时,中西部省份也因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动修正过往经济数据,一方面显示出良好的高增长力,另一方面也对区域协调发展做出了新的诠释。
相互竞争,抢占未来先进产业的先机。
梳理2023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总产值规模和增速,可以看出“第一梯队”增速总体平稳,一些积极因素正在涌现。
2023年广东省经济规模已达到135万亿元的突破也获得了“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的荣誉,创造了“连续35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奇迹。
对于广东省经济增长呈现出符合市场预期的业绩,广东省省长王伟忠在1月23日召开的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在工作报告中表示,广东制造业和广东创新继续引领国家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7家10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家以上50000人,居全国第一。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显然,广东的标杆效应正在不断凸显。 这为紧随其后的东部经济省份提供了工业模式。 放眼“苏大强”江苏,2023年经济规模1282万亿元也正在向“13万亿元GDP”大关逼近,势头迅猛。
对比广东省和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得不提重要产业布局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增量动能。 2023年,广东A**市场新增IPO公司51家,上市公司总数达872家; 江苏A**新增IPO公司数量增加58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689家。
再聚焦山东、浙江两大省份,这两个省份的经济总量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 2023年,两省GDP规模达到9个2万亿元和82万亿元,两省之间有一万亿元的差距,但实际增速却达到了6%,这也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先说山东,作为传统经济省份,GDP增速同比达到6%,不仅展现了超乎预期的增长潜力,也展现了传统省份强者的决心和勇气。 就在几年前,当山东关闭落后产能,切断万亿GDP总量时,外界曾经抱有的迷茫,终于在2023年真正消退了。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已初见成效。 2023年,山东汽车产量将达到197万辆,超过传统汽车强国湖北,位居全国第五。 在新兴产业方面,山东在集成电路、信息技术、动力电池、人工智能、重工装备、铁路装备、先进化工等领域取得突破,产业实力进一步提升。
再看浙江,2023年,浙江将凭借47家新IPO公司在A**领域的表现,共计拥有701家A股上市公司,突破“700家”大关,超越江苏,与广东、江苏一起组成A**上市公司“第一梯队”。
一年来,布局新的优质生产力,积极推动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已成为经济各大省的共同选择。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正学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制造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也成为东部省份和部分中西部省份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例如,上海积极挖掘新的优质生产力,2023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9%;2023年,北京、天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62% 和 59%……
在黄正学看来,未来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一系列产业正在竞争,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正表现出“争鹿”的雄心壮志,“抓住产业发展机遇,特别是先进产业和未来产业机遇,对未来区域经济格局产生新动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
赶超,争夺中西部地区发展新引擎。
相较于社会各界对地方经济总量第一梯队的常态化关注,2023年中西部地区最大省份的“皇冠”显然更加抢眼。 河南省是传统的六大经济省份之一,2022年经济总量刚刚升至全国第五位,2023年将被四川省超越,跌至第六位。
2022年河南省经济规模实现6万亿元突破。 2023年河南省经济总产值达到59132户39亿元,“负增长”; 相比之下,四川省2023年GDP将首次达到6万亿元,达到601329亿元,《取玉》位居全国第五。
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是四川省统计局发言人对四川省去年表现的中肯评价。 一方面培育形成六万亿级产业,大力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卫生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发挥“定星”“挑梁”作用; 另一方面,国家大战略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最早受益省份,到拥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多重战略叠加优势, 以及国家综合立体运输系统。
2023年河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将增加165%。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可以说,河南这个传统的制造业和工业省份,正在努力创造新赛道,锻造新优势,旨在为“明天”和“后天”不断积蓄新的发展动力。
中西部省份幅员辽阔,作为我国工业经济的战略腹地,具有很大的韧性和空间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随着四川、河南相继冲上经济顶端,在深化新兴产业布局,深入实施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同时, 这将有助于中西部地区形成新的增长引擎,“这在中西部省份经济增速普遍较高的数据中得到了直观的体现”。 ”
在引擎效应的带动下,中西部省份在去年经济增长排名中占据了前10名中的7个位置,追赶和携带效应可见一斑。 除海南外,凭借旅游资源、离岛免税等政策优势,更是9同比增长2%位居第二,吉林以6位居第二3%的增长率排名第七,山东排名第六0%排在第九位以外,**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重庆、四川分别位居0%增长表现,位列GDP增长前10名。
彭刚认为,高增速必然会带来总规模的增长,也是各省赶超经济大省的必然之举。 比如,GDP同比增长高于全国水平,辽宁、重庆、云南等地GDP2023年均实现3万亿元的突破; 湖南省实现了5万亿元的突破。
绿色增长:挖掘当地资源,激发活力。
传统能源省份和重工业省份仍值得深入关注。 2023年,资源能源产业依存度高的地区经济表现将有些不尽如人意。
山西、江西、陕西、云南、河北和宁夏的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经济增量来看,与2022年相比,山西、江西、青海、宁夏2023年全国经济增长率排名最后四位,分别增长55亿元、125亿元、189亿元、245亿元。
资源省份明显受到经济周期性的影响,对矿产和能源波动也非常敏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王浩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对于这些省份来说,要尽快加快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积极跟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挖掘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 并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比如,黑龙江从去年底到今年年初掀起了一股“冰雪旅游热潮”。 “在一些传统省份,可以复制这样一个现象级的文化旅游市场的表现。 王皓认为,山西、河南、陕西、河北等省份不仅是自然资源大省,而且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待开发,“文旅产业链的延伸可以带来经济价值、就业、消费、投资,可以给当地带来绿色增长。 ”
总而言之,2023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积极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的同时,努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共同为圆满实现中国经济复苏等一系列预期目标贡献力量。 供需稳步改善,积极推进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