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十周年。 近十年来,“京津冀在轨”的形成加速推进,京津冀铁路线不断加密,不仅让三地“通勤者”的“共城生活”成为美好现实,也以更便捷的流通为区域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资源要素的互补性和共享性。(人民网2月23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十年中,“京津冀上轨”的快速发展,拉近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畅通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 “京津冀上轨”以速度和激情推动了三地“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的形成和发展,为区域协调发展画出了“同心圆”。
轨道上的京津冀地区“跑出了三地便捷高效的'通勤圈'。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升格为国家战略后,交通一体化成为协调发展的首个重点领域。 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不断延伸,路网越来越密集,京津冀铁路运营里程超过1万公里,地级市实现了高铁全覆盖,形成了一条“京津冀轨道”。 京津雄30分钟城际通勤圈和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的快速互联,大大缩短了三地的时空距离,提高了区域人民的出行效率,成就了京中之间的“手”。 天津和冀越来越紧。“京津冀上轨”激发了协同发展的新活力,按下了三地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
京津冀区域在轨道上“加速”“功能圈”融合,形成城对城效应。 上午北京看紫禁城,天津下午听相声,晚上河北来聚会。 今年冬季,京津冀充分利用三地优势互补,推出冬游京津冀主题路线,助力“冰雪经济”持续升温。 高铁主干线从北京向外辐射,延伸至京津冀地区天津、廊坊等重点城市,带动京津冀联动发展,激活三地医疗、旅游等资源服务功能整合,城镇化效果日益显现。
京津冀赛道上,为三地“产业圈”的创新融合创造了更多可能。 在“京津冀上轨”的推动下,三地资源流转加速,“京津研发冀地落地”日益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 三地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产业互联网等关键产业链,逐步形成紧密分工合作格局。 “京津冀上轨”推动节点城市加强链条、互补链条,使京津冀协同发展越来越稳定。
万里长,“京津冀在轨上”,为京津冀协调融合发展画出美丽的同心圆,也承载着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曾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