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梁建强。
文化旅游热潮正在成为拉动消费的强大引擎。 尤其是今年春节期间,国内各类景区游客络绎不绝,机场和高铁站并肩而立,很多酒店都难找。 然而,上亿人次出行、千亿元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对地方文旅部门来说,是一大考验。
在这场大考中,有一些“尖子生”交出了精彩的成绩单。 因冰雪旅游火爆而出圈的哈尔滨,8天累计接待游客1009人次30,000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依托长江发展特色夜经济,武汉,新年之夜在多地“不关门”,春节假期接待夜间游客493人次450,000 人次,实现 1478亿元。
相比之下,有些地方的性能要差得多。 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准备不足,机票数倍暴涨,被热搜骂; 在一些地方,包车司机中途勒索游客要求涨价,在知名运动员的辩护下引发围观; 在一些地方,团游遇到强行购物,不买玉手镯就被赶出车外,问题没有解决,反而被要求删除帖子; 景区内还有一座钢链桥倾覆,导致不少游客倒挂在空中,遭遇惊心动魄的瞬间......
春节假期只有8天,但这次大考考验了各地文化旅游一贯的工作理念。 充分细致的准备、科学有序的管理、适当的应急响应,自然会为城市的声誉加分,为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 而那些明显准备不足、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文旅营销理念落后的地方,甚至连“一坑算一”“一锤槌”的理念,让游客兴高采烈地来来去去,难免交不出满意的答案。
文旅消费一定是个大账。 可能有些地方文旅部门还没有意识到,在文旅消费需求井喷的当下,文旅市场出现一些问题,不仅会让风景失色,也会让当地失分。 有很多游客因为一次舒适的旅途和一次舒适的消费而爱上了一座城市,也有很多人因为一次糟糕的经历和一次被屠杀的经历,在心里“黑”了一座城市。
春节期间文旅消费热潮正在降温,但人们追“诗意、远方”的热情依然高涨。 春考过后,有太多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也有很多深刻的教训值得总结。 当旅游成为人们感受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时,如何把文化旅游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是值得深思的。
一方面,各地文化旅游要看到老百姓的智慧,善于学习现成的经验,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另一方面,要扎实做好旅游市场的监管工作,为一些文旅乱打,刮骨治毒。 此外,要利用好大数据思维,改进前瞻工作,使准备工作更加系统化、全面化,让游客的体验更加舒适。
从淄博到哈尔滨,交通时代的文旅热潮往往在爆发前无处可寻。 一个非常突然的元素可以在一夜之间带来数百或数千倍的流量。 只有平时稳扎稳打、服务意识强、尊重游客需求和市场规律的地方,才能顺利应对每一次大考,把“网红”变成“长红”,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