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创业板跌破1600点,太惨了,从最高点**55%开始,但与注册子IPO指数的跌幅相比,简直就是牛市。 注册子IPO指数从最高点下跌了83%,这是一个指数,不是**,这个指数有200多只成份股,可以跌83%,该是多么悲惨啊!
成立于2020年8月25日,上线首日最高点1280点,此后进入漫长“熊市”之路,2020年底指数跌至591点; 2021年,它将再次**23%,指数将跌至455点; 2022年,该指数继续**36%,指数跌至290点; 2023年跌幅最小,只有4%,指数跌至277点,今年1月前已跌幅近20%,指数从成立之初的最高点83%跌至223点,如今单日4点7%。
注册制子IPO指数**83%是什么意思? 由此可见,登记系统发行的次新股最惨,近3年来跌幅最大,可谓是A股中最看跌的指数,但为什么这些**跌得最厉害呢?
根本原因是发行市盈率太高,后期业绩根本跟不上,2020年有190只注册型发行上市,初始市盈率中位数为40倍,上市当天或者几天前往往会再次被炒机, 而股价会被炒到发行价的两三倍,所以股价在最高的时候往往是初始市盈率的两三倍,也会是估值的一两百倍。
这么高的估值,肯定会有一批资金被深度锁死,没有资本敢去**,因为对冲板块太大了,看每只新股,刚上市时成交量就很大,大部分**落后**都会**走下去,陷入漫长的熊市。
为什么发行价这么高? 原因有二,一是中介机构和企业有发行的动机,发行量越高,企业融资越多,中介机构获得的中介费和佣金越多; 二是限售制度,比如一开始有75股,IPO发行25股,限制性75股,大股东一般为36个月,其他股东一般为12个月,所以流通股只有25股。
这样做有什么影响? 也就是说,看似企业市值很大,但实际流通量并不多,尤其是那些盘中不大的企业,一开始的流通市值在十亿以上,很容易被炒作,几亿的资金可以倒过来。
对于在初始高点接到订单的基金(主要是**)一旦跌过三分之一,就很难割肉,跌到50%之后,直接装死,而对于原股东来说,即使一年后解禁,虽然跌了很多, 它通常明显高于发行价,因此当时**仍然非常有利可图。即使禁令在3年后解除,股价一般也会在发行价附近,因为3年后业绩总会有所提升。
以2020年为例,当年有432只**IPO上市,但直到今天,只有142只**跌破发行价,占比仅为33%,这意味着三分之二的**仍在发行价之上。
所以才会发行,然后炒作,因为这样可以为原股东和大股东实现价值最大化,当接手的人跌到二分之一的时候,他基本上都是装死,这是人性,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克服,到时候就知道没有希望了, 但你就是出不去。
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说得委婉一点,A股太多了,所以高估值的发行价还在抢认购,如果没有先的合作,发行就无法完成,不能说这不是市场化定价,毕竟也是参与者之一, 近两天又有两只**上市,初始市盈率为29倍。
以今天刚刚上市的一只新股为例,贝子科技今天刚刚在上海主板上市,发行价为21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8倍,但胜率仅为004%,这意味着需要抢购,就这么一个估值,还有上百倍认购,这是什么意思? 说明高溢价发行仍有市场,**本身就是参与定价的力量之一。 从募资情况来看,预计募资额为65亿,而实际筹款额高达863亿,正好是21亿元,超过原计划募集资金的33%。
你要说这个行情不好,新股要靠抢,资金也可以超额募集,你要说这个行情好,指数已经下跌了3年,再看发行后的**波动,开盘价是46元,是发行价的2倍多, 盘中最高涨至558元,差不多是发行价的3倍,这个时候的估值一定不能跑到100倍,最后***是46对于4元股,滚动市盈率为47倍,而行业市盈率仅为26倍。
这个市场是好是坏? 只能说,什么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朵,不能怪大股东和中介。
如果国家不出台强有力的政策,这一次在注册制度的背景下,就脱掉了一层皮,也算是一种投资者教育。
不是有句话说吗? 人们无法被说服,他们只能被现实教育。
这里提到的**也包括我自己,人性的弱点是没有办法克服的,该走的时候不去,你就被锚定了,五十步百步的笑声。
美股以前有很多**,但最后没有了,他们怎么没有呢? 想到这里,我惊出一身冷汗,但幸运的是,我情绪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