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现代物流报记者 贾傲生
2024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寨”工程经验切实有效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提出,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乡”工作的第十二份文件。 也是2024年及未来一个时期做好“三乡”的政策指南。
《意见》提出,以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导,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大规模返贫为底线,以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村建设水平、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 加强科技改革双轮驱动,加强农民增收措施,打好农村全面振兴打好仗,勾勒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图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提高农村产业水平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意见》强调要支持农产品区域预冷干燥、贮藏保鲜建设,积极引导农产品智能化、清洁化、深加工。
解读:根据《意见》第十二条的规定,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 促进农产品生产、初级加工、精加工协调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和增值。 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转型升级,支持预冷烘干、储保鲜、鲜切包装等区域性初级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深加工。
农产品初级加工行业一直存在布局不合理、加工水平低、品牌建设相对滞后、融资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石,国家一直对农产品初级加工业有政策倾向,先后实施了多种农产品生产地区的初级加工补贴政策,但目前效果有些不理想。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产品初级加工业薄弱成为一大制约因素。
在《意见》中,国家明确要求农产品初级加工行业向智能化、清洁化、深加工方向发展。 农产品精细加工以粗加工和初级加工为基础,对营养成分、功能成分、活性物质和副产品进行再加工,实现精加工、深加工等多重增值加工工艺,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第一链、构建利益链的关键环节, 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据估计,精耕细作可使粮油马铃薯价值提高2至4倍,畜牧水产品价值提高3至4倍,果蔬价值提高5至10倍。
推动农产品集约化加工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的升级,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保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方面,《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推进县域级商事体系建设,完善县乡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县级产区公共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解读:农村循环系统作为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促进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对于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流通。 2023年8月,财政部、农业厅、商务部等9个部门发布《关于推动农村大循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刻强调农村大循环在我国发展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村交通物流服务水平提升,加快城乡交通融合发展,拓宽农产品双向进城通道。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将支持建设改造506个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和650个乡镇快递物流站点。 通过整合物流资源,发展共同配送,降低了农村物流成本,提高了配送速度。 2022年全国农产品网上零售额为5313家8亿元,同比增长92%,比 2021 年增长 6%4个百分点。
《意见》将进一步推动农村流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
提高乡村建设水平
根据《意见》第十七条,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不足。 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
解读:根据乘用车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汽车销量为891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28万辆。 2023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87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的63%5%,明显超过欧洲和北美的销量,而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量具有显著优势。
目前,我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大国,建成了全球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充电基础设施最完善的服务车辆,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需要承认的是,我国农村地区仍存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配套产业自主发展、协调不力、居民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和共享困难、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的释放。
《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维护低碳绿色出行、推动农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但也要注意,在推进农村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抓好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工作,严格农村充电设施管理,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业务培训也很重要。 指导农村居民安装使用独立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