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更深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刻、最持久的力量。 **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博大、深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动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结合新时代的条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书记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高度总结了中华文明的卓越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 汉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我们的“起源”,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色。
图为2023年7月31日,来自意大利的达米亚诺·多梅尼科·瓦莱里奥(右)在成都大运村学习用汉字书写自己的名字。 成都大运村设立了书法、国画、蜀绣、传统乐器等多种中国文化互动体验项目。 运动员和教练员在休息时前来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文化。 新华社记者沈博涵摄。
文字一旦形成,就记录了人民的语言,使文明的成果得以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 在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通过楔形文字向世界传递了法治精神的火花; 在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记录了古埃及人通过辛勤工作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在黄河流域,甲骨文所承载的文化基因,成为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力量源泉。 然而,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早已消亡,而汉字不仅从未失传,而且在字体的演变中重新焕发了活力,成为所有古代自体文字中不间断的书写系统。 汉字的长寿、延续和稳定,使浩瀚无垠的中华文化得以充分记录、保存和传承。 汉字记载了中国的壮丽辉煌历史、百家百学的哲学思想、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灿烂的文艺、灿烂的发明创造、生产生活的智慧等,使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无论历史长河经历了多少曲折,汉字体系始终保持基本稳定,如大海中的针,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根基,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受辱,人民受苦受难,文明尘土飞扬。 当时,人们失去了文化自信,很多人希望通过自我否定和自我放弃来融入新世界,赶上新文明,甚至希望融入西方文明,努力符合西方标准,但结果适得其反,导致自我丧失。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要靠经济、科技走在世界前列,更要靠文化的自力更生和自信。 一个文明传承了千年,辉煌了千年,世界上没有人比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更有资格谈“文明”。 丰富的史籍和考古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清楚地展现了中国土地上各个历史时期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真实情况。 **总书记明确提出“二次组合”,强调“二次组合”是思想的又一次解放,让我们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当前,要大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
文化关系到国家的根基和国家的财富。 任何文化要想站稳脚跟,走得更远,要有领导力、凝聚力、塑造力和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 **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产生和演变反映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思维方式,这不仅是民族的骄傲,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要全面深入挖掘汉字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2024年《求真》第3期李守奎文章《汉字与中华文明传承》
策展人:何雯文)。
*: Qiushi.com
作者:这是一种新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