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955年授予该头衔时,有一所军事学院特别突出。
这所军校下设“系”,全系共有学员52人,无一缺,全部被授予将军军衔。
该部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的“战役部”,52名将校学员是:
杨德志、**李天佑、韩先初、刘震等5位将领;
温玉成、杜义德、张震、廖汉生、秦继伟、陈贤瑞、吴克华等中将23人;
丁生、谢振华、萧永银、何金年、梁仁娇等24位少将。
1956年,南京军校连同学院和其他在校学习的学员,共有162名将领,可谓星光熠熠。
南京军校院长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元帅;
南京军校副院长是陈伯军上将;
南京军校副政委、政治部主任是钟启光上将。
学员班主任是杨德志将军。
杨德志将军入学时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1955年3月14日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司令员,南京军校毕业后,1957年10月10日就职。
**将军入学时是军委炮兵司令员,从南京军校毕业后,仍担任原职。
李天佑将军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司令员,毕业后于1957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韩先初将军时任中南军区参谋长,毕业后于1957年9月27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
刘震上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副司令员兼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司令员、政委温玉成中将,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参谋长。
杜一德中将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政委,毕业后晋升为第三兵团政委。
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的张震中将毕业后留在南京军校,担任南京军校副院长。
廖汉生中将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副政委、政治部主任,1957年9月27日任南京军校院长。
秦继伟中将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军区副司令员、参谋长,毕业后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司令员。
陈先瑞中将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政委、政治部主任。
吴克华中将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司令员,毕业后任济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丁生少将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司令员,毕业后回到原部队,继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司令员。
谢振华少将时任南京军校基础部主任,毕业后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司令员。
肖永银少将是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12军司令员,毕业后,原华东军区改为南京军区,将军任南京军区第十二军司令员。
何金年少将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参谋长,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
梁仁基少将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政委,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第68军政委。
这里特别提到“三梁”。
梁仁娇将军、梁兴初、梁碧野都是江西吉安米皮村人,其中梁仁娇将军资历最高,是爷爷那一代,梁兴初是叔叔那一代,梁碧野是孙子。
虽然是爷爷奶奶三代,但实际上年龄相差不大。
大名鼎鼎的梁兴初是“万岁军”司令员、开国中将,同年梁必烨将军也被授予中将军衔。
竞选部“将军满满”,故称“将军部”。
进入“综合部”的“门槛”极高,所有学员都必须是军级以上干部。
他们来自枪林弹雨,有的学生直接来自饱受战争蹂躏的朝鲜战场,他们仍然带着战场的硝烟。
毕业后,大部分学员奔赴祖国各地,继续肩负起保卫和平、保卫领土和人民的神圣使命,有的学员再次穿上战袍,再次重返战场!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大系统”,它是在一个特殊时代背景下诞生的特殊群体,在古代从未见过,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