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已成为投资决策中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ESG投资总规模较2022年增长34%4%。截至2023年11月底,国内A股公司已披露ESG报告超过1800家,创历史新高。
随着“双碳”战略的加速实施,ESG已成为企业展示综合竞争力的高地。 在投资者眼中,ESG日益成为评估和衡量企业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 同时,随着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国有上市公司ESG建设,我国ESG实践进入全面推广新阶段。
据了解,国际ESG标准主要包括《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和美国新《气候披露条例》。 上述标准除了对ESG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外,还特别关注碳排放和气候变化风险等重要问题。
相比之下,国内ESG标准源于环境和社会责任信息的自愿披露。 与全球ESG的市场驱动性质不同,ESG在中国的形成主要由监管机构指导。 目前,中国涉及ESG的相关监管部门主要包括国资委、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交易所。
聚焦垂直行业,从汽车领域看,存在一些传统ESG通用指标体系无法与行业发展相匹配的实际问题,现有的相关标准和指南不能完全适用和兼容汽车行业。 基于目前的情况,笔者认为,中国汽车行业必须为汽车行业打造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ESG标准和评级规则,时机已到。
首先,传统的ESG标准在细分的垂直行业中普遍覆盖不足。 它反映在汽车行业,即无法覆盖整个汽车产业链。 同时,结合当前汽车产业链中ESG风险频发,如气候和疫情因素导致的首链停工、芯片短缺、技术封锁导致产能下降等,传统ESG标准难以给予预警和评估。 这就要求在制定中国汽车ESG标准时,需要将视角拓展到全链条,同时建立专门的ESG风险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应对措施,防范化解行业风险事件,推动ESG评级更加全面客观。
其次,传统的ESG标准往往难以与行业新技术的迭代进程相匹配。 以汽车行业为例,传统的ESG指标无法充分反映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新兴发展趋势。 要在中国汽车ESG体系中搭建公开、透明、专业的ESG信息平台,打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迭代的指标,通过整合汽车行业的特点和独特指标,打造汽车行业通用的基础ESG评级指标。
第三,传统的ESG标准需要在可量化的评估和相互认可方面得到加强。 目前,车企ESG报告盲目迎合市场观念炒作,为未来日益严格的ESG监管和尽职调查埋下了隐患。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和企业来说,亟需建立适用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可量化的ESG政策标准和指标体系,以便更积极、更科学地识别、防范和化解风险,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在建立本地化的ESG标准的同时,与国际标准相互认可也很重要。 我国汽车ESG标准应加强国内外机构之间数据的互认互通,一方面为汽车行业ESG的务实推广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为全球汽车行业ESG标准体系的完善和互认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龚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