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高质量发展丨白色《十四个冬天》:冰雪中的都市向往。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9日电(李倩、江铁映)冰雪覆盖的呼伦贝尔,二月的呼伦贝尔正在上演“十四冬”的速度和激情,白色成为这座位于新疆北部的迷人城市的主色调。
冬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穿着“冬装”。 新华网发(李新军摄)。
雪蒙古赛马、摩托车赛、“男子三艺”......两个月前,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届冰雪那达慕在呼伦贝尔市盛大开幕,主题为“迎接第十四个冬天,遇见那达慕”,来自俄罗斯、蒙古、马来西亚和中国的1万多名游客在呼伦贝尔雪原体验冰雪之韵。 呼伦贝尔(海拉尔)冬季英雄见面会、根河冷杆马拉松、鄂伦春冰雪“伊萨伦”等15项特色活动上线。
乘着“十四冬”东风的吹拂,呼伦贝尔的冰雪在人们的想象中,是北方国冬之白梦,迎来了充满希望的积淀期。
冰雪音乐在北方国家的风景中。
在“十四冬”近100天倒计时之际,呼伦贝尔市举办2023-2024冬季文旅产品发布会。 发布会上推出“冰雪骑越兴安”冰雪呼伦贝尔冰雪之旅、“极限雪原、多彩民俗”呼伦贝尔非遗体验之旅、中俄“冰雪丝绸之路,挑战两极”跨境极寒体验之旅“等10条呼伦贝尔旅游冬季精品路线和2条跨境旅游路线, 这是神秘的、有趣的和令人向往的。
冬天,被誉为中国最美草原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化作裹着银子的“冬衣”,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雪原。
地处北纬47°至53°第一,横跨内蒙古高原、大庆安岭、松嫩平原,冰雪期超过200天,为冬季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
莫尔格勒河在冬天看起来像一条白龙。 新华网发(李新军摄)。
这里有中国最美的草原,世界上第一曲流的水面,亚洲第一的湿地,北方最大的湖泊,这里全年空气质量好天数的比例为100%,有180,000 个负氧离子......这是美丽而广阔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唯一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区、国家级旅游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国最佳民族魅力城市”和“2023年度冰雪旅游城市12强”。呼伦贝尔的旅游资源丰富。
办好会,升级一座城市“,以”十四寒“为加持,善用生态资源和气候环境优势,进一步打好冬季旅游牌,打造呼伦贝尔雪场品牌,呼伦贝尔政策暖心、产品创新、服务用心。
目前,呼伦贝尔共有40个A级旅游景区、11个星级乡村(牧区)接待户、6个乡村旅游重点村。 “今年冬季,内蒙古自治区第20届冰雪那达慕、冰雪'伊萨仁'、寒极马拉松等161项文旅活动,让游客尽享呼伦贝尔冬季旅游的极致魅力。 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杨红说。
充满激情的套件整合业务业态。
冰雪运动从户外兴起,从群众运动中兴起,呼伦贝尔作为北方地区,拥有群众性的冰雪运动基础,我们可以借着“十四冬”进一步弘扬冰雪文化,为呼伦贝尔“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做出呼伦贝尔的贡献。 “十四冬,”呼伦贝尔市执委会副主任刘兆奎说。
呼伦贝尔利用几年来筹备“十四寒”的机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冰雪也是无价之宝”的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坚持全区域发展理念, 全季全行业,明确了融合规划、融合建设、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了生态、生产、生活的融合发展模式。
呼伦贝尔(海拉尔)冬季英雄将充满激情地比赛。 新华网发(李新军摄)。
呼伦贝尔市每年的降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厚度可达30厘米以上,积雪量丰富,雪质优良,冰钓、冰雕、雪雕、雪地赛马、雪地足球比赛等广泛的群众性运动,冬季狩猎、冬季垂钓等传统生活方式和冰雪娱乐方式为冰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滑冰、抽冰、扫雪......在冰雪多发的呼伦贝尔,这些趣味十足的冰雪活动给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了浓郁的冰雪乐趣,“冰雪+休闲观光”、“冰雪+健康养生”、“冰雪+运动”、“冰雪+科研”等多种旅游购物娱乐模式也迅速崛起。
呼伦贝尔连续多年被评为十大冰雪旅游城市之一,并连续多年举办冰雪那达慕、冬日英雄、冷极马拉松。 着力打造“呼伦贝尔雪原”冬季旅游品牌形象,利用服务平台,全力做好智慧文旅服务。
以“数字快车”为例,“呼伦贝尔数字文化旅游平台”将呼伦贝尔市900多个文旅行业监管的市场主体纳入统筹规划,通过可视化管理方式清晰获取行业主体安全信息,提升第一部门动态安全监管能力,为市民和游客营造安全良好的旅游环境。
白雪皑皑的平原上的文化交响乐。
呼伦贝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48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里,全国仅有的三面少数民族自治旗——莫利达瓦达斡尔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自治旗都在这里,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镇也在这里。 同时,呼伦贝尔地处中俄蒙交汇处,雪季漫长,民俗多彩,国际化,雄伟的自然美景,悠久厚重的历史底蕴,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独特的异域风情,呼伦贝尔神秘多彩的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茶道中俄考察期间,俄罗斯师生和冰球运动员在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合影留念。 新华网 摄 李振斌。
2023年11月初,数百名来自俄罗斯的师生在呼伦贝尔开始了为期五天的调研之旅。 他们**“十四个冬天”速度滑冰资格赛; 入住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冰雪主题展; 与中国志愿者家庭结对,包饺子和剪纸,体验中国文化。
呼伦贝尔围绕高端化、差异化、品牌化、专业化、品质化、开放化、融合化“的”七化“协同发展目标,培育”自然游、游生活“文化核心,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跨省“呼伦贝尔”旅游列车; 推出那达慕、达斡尔冰钓、鄂伦春“伊萨伦”等沉浸式民俗之旅; 创建性能......“呼伦贝尔非物质文化遗产雪原”,集长曲、摔跤、“巴斯克节”表演、冰舞、冰上特技于一体
呼伦贝尔极端草原缤纷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被列入20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 二古纳市、鄂伦春自治旗、阿荣旗等线路入选国家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鄂伦春族自治旗多布库尔猎人村、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区、莫利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腾科达斡民俗村形成了农业、旅游、文化、旅游融合的示范; 海拉尔区建设的红星不夜城、西山夜市等夜经济示范项目,将夜旅、夜娱、夜吃、夜购等夜经济融为一体,叠加“一业兴业”效果。
呼伦贝尔充分释放“十四寒”筹备的“乘数效应”,“十四寒冬”走进校园和社区活动大受欢迎,“十四寒冬”文创产品也大受欢迎。
如果说气候条件鲜明的四季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支撑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那么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悠久而绚丽的历史文化,则为呼伦贝尔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呼伦贝尔市作为森林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融为一体的地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3项,呼伦贝尔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39项,齐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57项; 宣布国家级继承人10人,自治区级继承人155人,市级继承人465人,县级继承人785人。
在“十四冬”雪工程“竞赛区之一的扎兰屯赛区,小镇拥有达斡民俗博物馆、鄂伦春民俗博物馆等12个博物馆,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2个。 其中,中国东部铁路博物馆是全国第一个展示东部铁路时期历史的特色博物馆。
一百年前,中东铁路经过呼伦贝尔的土地,带来了欧洲文化,也为呼伦贝尔建设“油画之城”埋下了种子。 100多年的发展,让油画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 呼伦贝尔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传峰说。 ■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