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
巩固工业经济上升趋势。
* 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求进而求稳定,以进进促稳定,先立后破”的方针。 在工业领域,如何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的上升趋势?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牢牢抓住实现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创新、不断扩大需求的重点任务,坚持帮助企业纾困、稳定产业基本面、培育新兴增长点、巩固和提升工业经济上升态势。
陶青介绍,2024年政策有效性将进一步发挥。 贯彻稳增长方针,深入贯彻十大重点产业稳增长工作规划; 引导各区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年度增长目标,支持工业大省继续“带头”,切实稳定重点行业和区域。
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应用,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 对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升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展望未来产业布局。
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 推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工作。 稳定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发掘培育智能家居、国产“潮品”等消费新增长点。 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项目,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升级,扩大制造业有效投入。 打造更多出口优势产品,巩固出口份额。
进一步帮助企业夯实基础。 我们将继续降低成本和负担,加大清偿债务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完善与制造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助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2023年以来,工业经济在波动运行中总体呈现平稳复苏和上升势头。 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生产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继续处于繁荣和萧条线之上,生产扩张的趋势仍在继续。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实施十大重点产业稳增长工作方案,重点产业整体生产提升,将有力支撑工业生产恢复。
稳定和恢复的基础不断得到巩固。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高水平增长,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连续三个月实现当月正增长,为企业扩大资本和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企稳复苏的势头继续增强。 船舶工业三大指标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优势增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
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 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石。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按照“建设、使用、研究”的思路,继续巩固和提升行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网络基础。
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将继续坚持适度推进理念,加快5G网络和千兆光网络建设部署,开展信号升级专项行动,全面落实电信全民服务,加快建设“宽带前沿”,不断扩大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围绕5G技术演进、高速光通信等重点方向,持续推进核心通信芯片和关键射频器件创新突破,加快高速PON(无源光纤网络)芯片和高速光模块的技术攻关,加强产业支撑。
深化网络应用赋能。 持续开展“双千兆”与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协同发展,支持5G应用“扬帆城市”和“千兆城市”建设,不断丰富5G和千兆光网络应用场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谢存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稳步推进5G和千兆光网络建设,推动网络应用创新发展,为数字经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供应能力继续增加。 中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 目前,我国5G基站总数已达328个20000个,占全球基站的60%以上,全国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量达到2272万个,实现了“千兆接入城市”、“5G到县县”、“宽带到每个村庄”。
创新技术不断突破。 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形成了涵盖系统、芯片、终端、仪器仪表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5G标准必要专利申报量占全球总量的42%,在光通信设备、光模块、光纤光缆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
这种促进作用继续得到证明。 依托“绽放杯”、“光华杯”应用创新大赛等平台,网络应用创新热情持续高涨,5G、千兆光网络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众多行业发挥赋能作用,融入国民经济97大类中的71个。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法规司司长李烈军:
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919大型客机投入商业运行,首艘国产大型游轮“爱达莫渡”正式命名交付,全球最大单容量16MW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以智能6排采棉机为代表的农业机械装备取得新突破。 2023年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工业经济全面复苏,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并呈现良好态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我们将按照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推进新型工业化会议部署,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做好“五个努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法规司司长李列军表示,要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激发企业活力。
具体而言,在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项目,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和试点平台一体化布局; 建设制造业创新网络平台,包括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提升共性技术供给能力; 推动国家高新区布局和功能优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持续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型优质生产力。
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要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展望未来产业布局。 在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重点将围绕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制造项目、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智驱动作用等方面科技。
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取得新成果,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李烈军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谢少峰:
加快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 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工业体系建设。 这释放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打造竞争优势的明确信号。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正在加速,引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调整,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赶超带来重大机遇,产业科技创新的责任更为重要。
做好新时期工业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和部署经济工作会议,切实把产业科技创新放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局的核心位置。 加快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谢少峰说。
从思路上看,要大力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前规划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规划和重大政策。 同时,要系统布局,充分发挥新一流体系优势,加强全产业链规划和中长期体系布局,整合各方面创新资源,调动战略科技力量,全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创新“转点成珠子、珠子转链”。
最重要的是聚焦关键产业链,加强创新链全链条设计,推动制度机制创新、技术突破、成果迭代应用、标准规则制定、产业生态培育,提高产业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谢少峰说。
谢少峰认为,要完善产业科技创新政策布局,形成需求导向、应用驱动、企业主体、政产学研有机结合、“四链”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以人工智能赋能整个产业体系,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培育和拓展通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车联网、物联网,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谢少峰建议,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科技龙头企业,巩固壮大制造业单一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刺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引导企业建立先进的研发机构; 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大中型企业融合创新。优化产业科技创新网络。 持续构建以制造创新中心为关键节点的产业创新网络,布局建设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培育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高新区质量效益。
工业落地非常重要。 “要不断提升火炬品牌在推动高技术产业化中的重要地位,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优化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加强科技中介组织建设,增强企业孵化培育功能,全面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 谢少峰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
支持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创新化发展。
中小企业连接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有所回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介绍,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中小企业展现出发展活力和韧性。 2023年1-10月,“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率分别为.。2%,高于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
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服务,核心是培育。 梁志峰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助力发展并重,进一步完善政策监管体系、梯度培育体系、优质高效服务体系,稳定中小企业发展预期和信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加快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大科技创新、产金合作、企业服务、数字化转型、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源支持力度。
完善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措施。 会同财政部做好数字化转型城市中小企业试点工作,在2023年30个城市试点的基础上,选取新一批城市试点,以细分行业为切入点,应用场景为突破口, 以生产制造环节为重点,确保中试有效性。开展“联合行动”,推动大中型企业融合创新,持续推动中小企业“数字赋能、科技成果赋能、质量标准、品牌赋能”专项行动。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更多优质服务覆盖中小企业。 大力实施“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链”投融资路演,开展“千帆”专专、专、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可得性。 推进中外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探索构建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
深化专业化、精细化、创新理念。 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会议,搭建成果展示、理论研讨、交流借鉴、共同提升的平台。 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梳理典型案例,加强路径引导,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讲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故事,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创新之路,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