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和发展县级经济,为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小夏 社会 更新 2024-01-29

中国工业报记者曹雅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24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经济发展要以实体经济为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县域经济(县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石。 到2024年,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工业仍将发挥支撑、带动作用和保障作用。 县域经济GDP约占全国的38%,工业增加值占40%左右,因此要把工业和制造业放在重要位置。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县级工业经济发展论坛(2023)上表示。

中国梦具体在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阵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二级巡视员朱章表示,县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单位,既是工业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2024年,全县经济总量达到465万亿元,其中工业经济发挥核心驱动力,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石。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更强。 加快推进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价值创造和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新兴产业布局加快,主导产业逐步升级。 三是快速实现工业数字化与实业融合。 部分县(市)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和应用场景,深度赋能地方产业发展,深化产业数据与现实融合,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四是绿色产业发展目标更加明确。 部分县(市)正逐步摆脱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加快向绿色低碳迈进。

李毅中说,县、县级市是“新四化”的重要载体。 县、县级市是国家行政体系的基层,经济社会形态比较完整。 不同地区、不同现状、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各有特点,要充分释放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不断做强、优化、壮大县域经济。

要分类引导,鼓励发展经济强县、专业县、农业县、生态县、转型发展县,统筹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为整个国民经济筑牢基础。 李义忠说。

李毅中指出,县域经济发展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 县域消费市场占全国的38%,线上零售量占全国的33%5%。加大投资,提高县城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对城乡协调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共有县、县级市(不含市辖区)1871个,县级经济对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县经济GDP和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45%,专精特新“小巨人”占全国1 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占近4%。 在全国200家中小企业中,有81家位于县。 李毅中指出,有一批特色冠军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已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坚力量。 县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力发布了《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3)》,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工业县100强”、“中国创新型县100强”和“中国工业园区100强”。

2024年,工业百强县(市)贡献9家占GDP的9%,145%的工业增加值,稳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 敖力介绍,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四大特点:区数趋于稳定,产业层次更加立体化,科技创新深度延伸,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扎实。

要充分肯定成绩,也要看到还存在着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和挑战,单从数量和规模来看,有两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李毅忠强调。

李毅中指出,当前,县域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下降得太早、太快。 2024年由54人9% 在 2021 年迅速下降至 37 人8%。县域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产业结构、资源要素、优质品牌、协同发展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存在“虹吸效应”,即城市优于县,将生产要素从县吸引到城市。 县域退市、市附近先进县并入市,虽然促进了城市发展,取得了值得充分肯定的显著成效,但也客观上影响了县域经济。

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GDP的比重过早而迅速地下降。 2024年估计为43人2024年为6%至346%;在同一时期,全国人口增加了401% 降至 308%,趋势相同。 “李毅中指出。 在认识和政策上,有由实到虚的转变趋势,对传统产业和关系民生就业的行业存在误解,不恰当地“关停转移”“从二退到三”;县域经济在实施去产能,存在过分一刀切的现象;近年来,外资撤离和一些民营企业搬迁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李毅中表示,要遵循国家和地区的中长期规划,服从服务经济大局。 要紧跟新型工业化目标任务,落实国家建立现代工业体系、数字化转型升级、“双碳”的战略部署。 顺应地方主体功能定位,嵌入地方城市群都圈产业体系,扶持地方主导产业;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城市群中,有一大批县级产业配套支撑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城市大型企业特别是一流企业,要把第一链产业链向县级企业开放。

要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 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人口分布、市场条件和历史传承进行差异化发展注重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产品,深耕精细加工制造,争品牌,满足市场需求,解决民生就业问题。 促进产业融合。 防止所谓低端制造业盲目退出、无序搬迁。

实施企业培育试点工程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优势,培育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培育具有生态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做强做优产业链构建国家引导、地方组织、行业引导、市场培育、引领驱动、资本辅助的多元化培育发展体系;希望地方政府统筹考虑,注重分层、分类选拔培养,逐步完善,动态管理,形成优质企业培育梯队。 支持龙头企业发挥链主、生态融合作用。

要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县级工业企业基础能力。 县级工业企业情况不同,落后企业要补欠、夯实基础,先进企业要提高标准**要引导企业聚焦核心业务、提质创品牌,支持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小、快、轻、精”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落实纾困政策,留住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提振信心。

前不久,全国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作会议作出多项部署,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前召开的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相关工作,清晰深刻地分析和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新型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朱章说。

结合当前形势,朱张对全县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是全力稳定全县工业经济运行。 充分发挥县域作为政策实施“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持续、优化、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促进工业稳增长,充分发挥县域在经济内循环中的力量,加强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控, 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业经济的痛点、堵塞点和卡点,促进全县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加快推进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重点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从产业实际出发,瞄准增长潜力大、技术含量高、配套带动力强的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探索形成符合县域特色的现代产业链地区。

三是进一步推进数据与现实融合,“以数字强化现实”。 集聚各方资源,积极推动全县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落地推进,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支撑全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层面建设更先进的产能和更高效的组织体系。

四是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新型工业化中的支撑作用。 县域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更能直接感受到的发展环境,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政务服务,落实各项扶企惠企政策,出台更有效措施,培育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在促进新型工业化中的重要作用。

评论:于早藻。

责任编辑:霍岳。

编辑:胡娜.

相似文章

    召开“县域经济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咨询研究“回头看”座谈会

    商洛 发布日期 发表于陕西。月日,党组书记 全国政协主席王宁刚主持召开 县域经济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题磋商会 回头看 全国政协副主席徐秀全出席会议。座谈会上,市家单位负责人结合各部门职能,就政协关于提交 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的报告和建议落实情况 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

    如何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排斥问题?

    县域经济是指以农村为基础,以城镇为中心,在县域内,由各种经济成分组成的区域经济形态。它既承担着乡村发展的重担,又肩负着城镇化的重任,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我国 三农 问题的重要出口。特别是在 以国内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下,发展县域经济对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

    涟水以主题教育实效点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前不久,涟水县投资项目代理服务中心主动联系我们,全程办理,我们公司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拿到了开工所需的一系列文件,现在施工已经开始了。投资 亿元江苏全恒智能装备数控机床及精密钣金加工项目负责人尹雪山称赞涟水的营商环境。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涟水县紧紧按照 学习思想 强化党性 讲实践 再建新 的总要求,...

    多彩新理论:转动县域经济“创新齿轮”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对历史经验的定期总结,是打破瓶颈 脱径依赖的法宝,是推动贵州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关键举措 没有繁荣的县域经济,就很难有繁荣的省级经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一轮的发展竞争。转动县域经济 创新齿轮 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解放思想 ...

    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巩固和增强经济复苏积极态势(编者按)。

    砥砺前行,踏上新征程,再起航。月日至日,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这对我们集中力量 努力工作,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冠疫情防控三年过渡后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