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系院士介绍(VI)》(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列)。
王晨,1962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呼吸内科和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党组成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健康科普专家数据库成员。国家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席。
198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1年,他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94年在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3年至今,历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副院长、院长,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卫生部北京市医院副院长、呼吸中心主任。 2013年2月任原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副司长。 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任中日友好医院院长。 2018年6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王晨长期从事呼吸内科领域的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
王广基,1953年4月26日出生于江苏扬州,药代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7年从中国药科大学毕业后,王广基继续工作; 1993年,他在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下来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5年至2013年,任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他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王广基一直致力于新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与教学。
王红阳,女,山东威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少将,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和肿瘤分子生物学专家。 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创始主任,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国际生物信号转导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她还是中国女科学家协会主席和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医学部主任、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副总工程师、中国抗癌协会副会长、NPJ精准肿瘤学副主编。
王红阳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留校在上海长征医院担任消化内科医师。 1984年获第二军医大学消化免疫学硕士学位。 1989年出国留学,获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并在德国科学院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和首席研究员。 1997年回沪创办中德国际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任上海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2000年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内科创始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建成首家肝癌生物样本库,建成紧密结合前沿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的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军事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一等奖。 曾获全国创新大赛奖(奖章)、吴洁萍医学奖、全国女性创新模范。
王红阳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基础、临床和转化应用研究,专注于解决我国肝胆肿瘤早期诊断和精细化治疗的瓶颈问题,为提高肿瘤诊疗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军,1963年11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怀宾县,胸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胸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协理事长,胸外科与胸微创中心主任, 北京市海淀医院胸外科主任。
王军,198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 1989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外科硕士学位。 2000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格。 2018年获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学技术奖; 2002年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2017年任中医师协会胸腔镜医师培训学院院长; 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他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王军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从事微创胸外科和肺癌的研究**。
王俊志,1955年9月30日出生于甘肃兰州市,生物制品及生物制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生物制品验证首席专家。
王俊志于1985年获得兰州医学院药理学硕士学位。 1993年获得日本三重大学医学部分子药理学博士学位。 1993年至1995年在日本三重大学医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1年至2010年任中国医药生物制品检验研究所副所长; 2010年至2015年任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研究院副所长; 2016年任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研究院研究员; 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军志主要从事药品和生物制品的检验检测、科研管理、生物药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王锐,1963年5月25日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药物化学和多肽药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医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常务所长。
王锐1978年考入兰州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85年硕士毕业后,他留在兰州大学任教,并在兰州大学担任助教和讲师。 1995年任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年至2006年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6年至2008年任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2008年任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 2011年担任教育部“多肽药物”创新团队负责人; 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任兰州大学副校长; 2019年,他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2021年,他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执行主任。
王锐主要研究方向为多肽药物化学、多肽药物和手性药物,以及多肽和蛋白质、生物化学和疾病的分子基础。
吴棠春,1965年7月25日出生于四川简阳,职业健康与环境健康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长,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理事长
吴棠春1988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 1993年获得同济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95年至1996年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分子遗传学与发育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0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2001年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2003年还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农药毒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6年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候选人; 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棠春长期从事空气污染与健康研究。
吴亦岭,1949年10月24日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古城县,中医药心血管疾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学术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中医药大学终身名誉校长,夷陵医药行业终身名誉董事长。
吴亦龄从小就跟着父亲行医。 1977年,吴亦玲进入河北医科大学中医药系攻读学士学位。 1979年9月,吴亦玲进入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药临床基础专业硕士学位。 1982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第一硕士学位,被分配到河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 1992年,石家庄开发区医学研究所正式成立; 2006年注册成立北京一岭药业有限公司,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被评为河北省“巨人计划”首批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 2019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士,并因“情境理论的构建及其对微血管病变防治的指导”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吴亦玲一直从事中医网络病理论研究,擅长中医网络病理论及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 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何良和力奖。 吴亦玲专著《网络病》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在国内发表研究论文6000余篇,SCI论文300余篇。
未完待续)优质作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