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是最大的小丑。 ”
2月4日,一位粉丝的投诉表达了大家的心声。 同日下午在香港举行的迈阿密国际友谊赛中,被当做“卖点”宣传的梅西没有上场,引发大量球迷强烈不满,高喊“退款”。
球迷们等待着主办方的声明,直到比赛结束前10分钟,主办方才回复梅西因伤无法上场。
梅西的缺席,无论是刻意保密还是人为武断,一时间成了谜。
球员因为身体状况而无法上场是很自然的,球迷和球员并不是天敌。 足球场上有太多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但真正让球迷感到愤怒的是那些不知情和被欺骗的感觉。
当事故发生时,是第一时间提前告知或预报事故风险的可能性,这是对球迷的基本尊重,但现在却遥不可及。
球迷不是韭菜,就像香港特区发言人**说的,主办方欠球迷一个交代。 问题就在于**,谁来承担责任,如何承担,必须有交代,必须按规矩做事,不能对过去含糊其辞。
商业足球离不开合同约束,一旦期望无法实现,是否涉嫌商业“欺诈”?
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毕竟,梅西主导的原本宣传是真的,球迷也砸了,这牵扯到要不履行合同的问题,也是主办方的商业口碑问题。
粉丝不是韭菜,他们不想做大错。
自商业足球发展以来,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 场内场下,也夹杂着商业投资和资本火上浇油,王牌明星的商业价值被无限放大。
粉丝们愿意为自己的偶像买单,但最忌讳的无非是主办方以“中间人”的身份割韭菜,无所畏惧,砍不完。
现实版的“受宠者无所畏惧”,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球迷的钱包和感情不应该受到伤害。
在经营中,主办方必须围绕会场人员的期望给出明确的声明,确定营销方案,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并实时告知配套资源、绩效补偿等,这是基本做法。
有意思的是,梅西的风波出人意料地“洗白”了C罗。 在C罗上个月访华的前一天,主办方确认比赛延期,虽然引起了球迷的不满,但好在主办方随后公布的退款和赔偿方案,以及C罗本人的道歉,及时挽回了自己的部分声誉。
说到放鸽子,“全靠同行”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对于球星自己、俱乐部和主办方来说,对形象和商誉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影响力越大,反响也越大。
在组织者之外,像梅西一样耀眼,沉默不再是金。 无论是从保护球迷利益的角度,还是从关心自己的声誉的角度来看,在无法上场时保持沉默,或者在事情发生后发声,总是比保持沉默更有说服力。
商业游戏可能不怎么“专业”,但既然是商业游戏,至少商业部分应该是“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