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上市公司的私有化势头正在扩大。 自去年以来,通过公开市场收购实现私有化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加。
作为日本制造业的代表企业,东芝株式会社选择接受由日本工业合作伙伴(JIP)牵头的一组日本公司共同发起的要约收购(TOB),并于去年年底正式退市。 这个消息并没有完全淡出大家的视线,日本著名制药公司大正制药株式会社近日宣布,已成功实施管理层收购(MBO),并打算在今年3月退市。
根据日本并购咨询公司Recof Data公布的数据,2023年日本国内管理层收购数量达到1.4万亿日元的历史新高,原因是大正制药等实施MBO的日本大公司数量增加。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越来越多的日本公司正在实施要约收购,以完成其退市目标。 2023年,东芝、大正医药等以退市为目标实施公开市场收购的上市公司数量将达到65家,较上年增长35%,为2000年以来最高。
* 而专家表示,大股东和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和限制越来越多,这让一些上市公司不堪重负,他们觉得上市成本太高,这是他们最终选择退市的重要原因。
首先,外部大股东的存在往往成为上市公司经营决策的制约因素,甚至使其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性,运营效率低下。 这也是东芝最终选择走私有化道路的重要原因。
东芝最终选择“回归”日本资本并退市,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摆脱外部董事(主要是外国投资者)对公司管理决策的影响。 东芝认为,私有化的完成将简化股东构成,提高业务决策效率,有利于东芝的振兴。
大正制药在宣布实施管理层收购时表示,如果维持上市态势,公司的经营决策仍将由股东的意愿转移,必须优先保证短期投资回报,这将成为“公司实施中长期战略的制约因素”, 不利于公司持续推进前期投资,也影响公司彻底改革。
其次,选择退市也是因为上市公司不受各种规则的约束,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发展。 例如,近年来,东京交易所一直在推动各种改革,以使东京**更具吸引力。 特别是东京证券交易所去年推出的市净值比(PBR)改革,给一些公司带来了压力。
截至 2022 年底,在东京**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超过一半的 PBR 低于 1 倍。 为了督促上市公司关注股价,东方证券交易所于去年3月出台新规,要求约3300家在主要和标准市场上市的公司,在年底前披露具体的改革措施。 东京证券交易所定期公布已确定改进计划的公司名单。
许多公司通过回购**、增加股息、优化运营和改革治理来应对。 根据东京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布的已采取改革措施的公司名单,约40%的公司响应了采取措施提高资本回报率的要求。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举动被认为大大提高了日本的投资价值,是东京重返该渠道的重要背景。
但也有一些企业选择退出短期股价变动和股东利益分配,以保证能够从中长期角度推进管理改革。
有专家指出,改革虽然必要,但最重要的是创新。 吸引投资者最重要的途径是开发创新产品和领先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盈利能力。 为了回购**,将利润返还给股东“,一些公司在没有建立成长战略的情况下,从公司抽走了大量现金,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井住友DS资产管理首席市场策略师Masahiro Ichikawa指出,公司管理层要求公司管理层提高资本效率和股价,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负担,而退市的选择让上市公司可以轻装上阵,公司可以更自主地推进管理和结构改革。
Recof Data总裁Yuko Yoshitomi表示,在市场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预计日本MBO的数量和数量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刘春燕)。
责任编辑:李一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