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 笔存款一年可以带来 100 万,你相信吗? 但是在1988年,一个上海男子在看报纸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秘密,一年还真赚了100万元。
这个人就是杨怀定,是当时在**召风呼雨的股神。
上世纪80年代,当中国的金融改革刚刚进入试验阶段时,国家发行的国库券首次公开。
那天,杨怀定手里拿着一份报纸来到银行,存款2万元,借了9万元,准备买11万元国库券。
没想到,他被银行职员拒绝了,理由是个人买不到。
这时,杨怀定立即拿出报纸,指着报纸上的字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自由购买国库券。 ”
银行职员看了看报纸,只好向杨怀定解释:“报纸已经出版了,我们还没有收到上面的正式通知,所以还是不能卖给你。 ”
杨怀定只好沮丧地退出了银行门口,另辟蹊径。
原来,杨怀定不是一般人,他是上海一家工厂的工人,脑子比较活跃。 除了上班,他和妻子还在外面打工赚钱。
赚了钱后,杨怀定经常请好工人吃饭喝酒。 很多人都不知道杨怀定哪里弄来的钱,怎么可能在厂里拿着这么少的工资经常请人吃饭喝酒?
这时,工厂损失了一批货物,杨怀定自然成为了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被举报为自偷卫兵。
公安局也找过他,他被怀疑是盗窃嫌疑人。 案子破获后,杨怀定的冤屈也洗清了。
经过这次折腾,他不想再在工厂里工作了,想在外面闯出一条路。
1988年4月,杨怀定砸碎了自己的铁碗,辞职自生自灭。
突破社会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高超的知识和智慧。
辞职后,杨怀丁为了提升自己,每天泡在上海图书馆,认真看书,提高认知能力。
有一天,他在看报纸时,看到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自由购买国库券。 ”
杨怀定当然明白国库券是什么,只要他不认为私人可以买到。
于是他筹集到资金后,就赶到银行,就发生了上面的一幕。
走出银行的杨怀定没有放弃,回去后查了不少报纸和资料,最后锁定了合肥交易,因为合肥是最方便的。
他对比报纸上的信息,得知当时上海的国库券是102元到103元,而合肥的国库券是100元,相差相当于3元一张。
杨怀定大喜过望,连忙和妻子商量,拿出2万元定金买**国债,很快就把原来一个月的工资赚了回来。
为了赚更多的钱,夫妻俩又向亲朋好友借了9万元。
带着11万元的巨款,杨怀丁连夜开车到合肥,在合肥的一家银行买了10万国库券。
临走前,他对银行经理说:“我过几天就回来。 银行经理很激动。
回到上海后,杨怀定找到了**交易所,一口气全部卖掉了。
当他回家算账时,他和妻子惊呆了,光是买卖,居然几天就赚了一千多。
第一次尝到甜味,杨怀定却忐忑不安。 他是一个精通法律的人,他知道任何事情都不能违反法律。 对于这**生意,不管违法与否,他真的是心底不底。
为了打消顾虑,他跑去咨询一家律师事务所。 得知杨怀丁的担忧后,律所经过一番调研后告诉他,在其他地方买卖也是合法的。
很快,杨怀丁来回合肥、上海的次数越来越多,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赚了100多万。
赚了这么多钱,杨怀定又开始心烦意乱了,他不知道自己赚了这么多钱要不要交税?
后来,他去上海税务部门咨询,税务部门一再告诉他不用交税,杨怀定才松了一口气。
在国库券交易中赚了钱后,杨怀定开始进入**市场。 从1989年开始,杨怀定大量购买了**。
那时,杨怀定已经声名鹊起,“杨百万”的名字传遍了大街小巷。 只要大家知道杨怀丁买的是哪款**,大家就会开始跟风发疯了**。
*在大家疯狂的追捧下,涨幅大增,但杨怀丁仔细想了想,找到了**指数的最佳时机,全部卖了出去。
后来,当市场大跌,市场看跌,很多人惨败时,杨怀定凭借敏锐的嗅觉和聪明的头脑,低价买入,当初上演了买卖国库券的大戏,赚得盆满钵满。
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市场日新月异,长江的后浪推着前浪,一代股神只能慢慢退去。
2021年6月13日,杨怀定病逝世,享年71岁,昔日股神永远成为历史。
事实上,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有些人总能抓住机遇,走上财务自由的顶峰,而有些人则错失了机会,没有机会拥有财富。
只有敏锐的头脑、非凡的勇气、睿智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才能与时俱进,辨别信息,走上致富之路。
作者:夜之眼。
编辑:甄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