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强调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仁爱的网络文化,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充分发挥网络引导作用和反映民意,为广大网民创造一个干净正直的网络空间。 尤其是年轻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普及,我国网络文化发展迅速,对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 培育积极、健康、向上、仁爱的网络文化,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
网络空间是亿万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764%。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在线平台与他人互动,表达意见,分享知识,分享经验。 可以说,正是亿万人的共同参与和建设,才使网络空间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精神家园,丰富了广大网民的精神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人们的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价值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网络空间成为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对抗的平台,理性表达与情感宣泄并存,真实信息与谣言混杂。 要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确保网络空间成为积极、健康、向上、仁爱的精神家园。
坚持诚信创新,加强网络文化定位和内容建设。 要坚持以一流文化思想为导向,打造网络文化战线。 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科学行动指南。 要深刻把握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的内涵和现实要求,把握网络文化战线建设的正确方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以科学理论、先进文化、主流价值观占据网络地位。 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思想文化宣传主旋律,夯实和加强新时代砥砺前行的主流思想,牢牢掌握网络文化战线建设的主动权。 要着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化的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 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积极推进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网络传播,通过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和号召力,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文化自觉性,增强文化自信。
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网络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 一是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网络文化的吸引力。 数字技术可以帮助突破传统的文化表达和传播形式,促进更多新颖有趣的文化产品的出现,拓展文化创新发展空间,让文化传播更加便捷。 例如,可以通过虚拟展厅、互动叙事、游戏等方式设计具有高度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文化产品,打造“沉浸式”和“互动式”的文化体验空间。 二是加大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应。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现实生活,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造和生产更多集思想、艺术、装饰于一体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 推出更多提升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同时,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文化服务供给的包容性和便利性,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增强网络文化的国际交流能力。 互联网文化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有效平台,也是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要找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性,解决“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着力创造融合中外的新概念、新门类、新表现形式,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高国际交流效率;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不断完善网络文化治理体系,打造清晰的网络空间。 要着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促进行业自律,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应急机制,建立健全网络文化治理体系,为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主动适应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实际要求,从网络文化的特点出发,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明确网络文化的相应规范和标准,使网络文化治理有规律可循。 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确保网络文化治理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安全。 二是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审查制度,严格控制网络文化内容,防止负面信息传播传播。 三是促进行业自律,夯实平台责任,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树立社会榜样,认真履行职责,筑牢网络安全第一道防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依法依规处置。 四是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增强公众网络信息识别判断能力。 公众是网络文化战线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网络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要注意培养群众的科学思考能力,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卫能力,凝聚力量向善。 五是加强对网络文化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应对,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理可能发生的网络文化安全事件,维护公共利益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