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的监护制度是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也为监护人的认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监护权的认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定监护权。
法定监护权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监护权。
中国民法典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赡养和保护父母的义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的,由具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顺序如下:(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哥哥、姐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经未成年人居住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由下列具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配偶; (二)父母及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经被监护人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的。
法律规定: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 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义务赡养、支持和保护他们。
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父母已故或者无监护能力的,依次由下列具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1)祖父母;(二)哥哥、姐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经未成年人居住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第二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依照下列监护人的顺序:
a) 配偶;(二)父母及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经被监护人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的。
2. 预期监护。
意向监护又称协议监护,是指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可以依法通过协议确定监护人,但这种确定继承人的方法应充分尊重被监护人的意愿。
《民法典》第三十条 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可以约定监护人。 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3.指定监护权。
是指由被监护人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在监护人确定前,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由未成年人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遗嘱监护权是确定监护人的一种特殊方式,这意味着被监护人是父母的监护人,父母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监护人是被监护人的父母时,才能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民法典》第三十一条 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被监护人最大利益原则,依法在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员中指定监护人。
根据本条第一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 擅自变更的,不免除指定监护人的责任。
4.委托监护。
法定监护人或者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不能行使监护权的,可以将部分或者全部监护职责委托他人履行。
《民法典》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是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犯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突发事件等突发事件,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委托监护只是临时措施,法定监护人仍需承担相应的监护责任。 父母虽已将儿子托付给他人,但仍是法定监护人,委托他人履行监护职责不能免除其父母监护责任,父母应承担民事责任,并负责赔偿受害人的一切损失。
委托监护人的过错,应当以疏忽监管职责为依据。 在履行监督义务的过失判断中,应坚持“逐案判断”原则和“权衡利益”原则。 施尚宽先生认为,对监督责任的判断“不仅履行了一般的监督义务,而且在有害行为的特殊情况下,监督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免除过失责任......此外,监督疏忽应以有害行为发生的时间为依据。 也就是说,此时是否需要妥善管理该人并履行其监督职责”。 (石尚宽:《义务法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84-185页。 由于被监护人“实施危害行为的时间”的具体情况差异很大,很难对委托监护人的监管义务作出一般性规定,只能根据每个案件的情况综合判断,同时兼顾被害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等因素, 被监护人自身特征(年龄、性格、过往表现)、健康自由发展空间、教育义务的履行情况、履行委托监护人的费用。同时,在考虑受托人的责任时,还应根据委托合同是否支付等因素确定受托人的责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