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湖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播出,但这场晚会却意外地被网友广泛吐槽尤其是小品的尴尬,被观众评价为无聊的剧情,整个过程没有笑点。
从1984年陈培思和朱世茂的《吃面》开始,素描的艺术形式已经40年了。
没想到这么快,小品就已经走投无路了,从逗人到搞笑尴尬,喜剧小品是怎么一步步夭折的,我总结了七个原因。
一、主旋律,始终想着教育人
现在小品越来越旋律化,总想着教育人,现在大家压力都这么大,回家看喜剧小品就要耸人听闻,受教育,恨不得砸电视。
喜剧小品的终极使命就是让人发笑,不要让它承载太多的东西,比如教育人、影响人,十分钟的小品,就达不到教育人的目的,如果真的想教育观众,就演一部纪录片吧。
现在的小品都是关于一些琐碎的事情,以春晚小品最为典型,开始谈论家庭误会带来的矛盾,不管好笑与否,都快到故事的结尾了,一家人要互相理解,夫妻要和睦, 过年了,我们一起包饺子吧。
然后镜头摆在观众面前,观众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场上场下都有欢乐,但观众们却忍不住心里骂了一句,这算什么东西。
二、应试喜剧,喜怒哀乐难过,煽情耸人听闻
什么是应试喜剧,应试喜剧就是采用固定的结构套路,加入一些耸人听闻的内容,通过道德绑架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哭泣。
最常见的类型是快乐的开始和悲伤的结局,开头有正常的叙述后半部分突然来耸人听闻,比如家庭是温馨的,只有有家庭才有幸福,亲情是持续的爱,父母是为了你好等等,本质就是用家德绑架观众,让观众感同身受,付出代价。
这种欢喜悲哀的套路,不管是小品还是电影,用得都挺多的,以前单纯好玩、让人发笑的小品越来越少了,所以喜剧小品的路越来越窄。
三是庸俗搞笑,越来越庸俗肤浅
低俗搞笑的小品也很常见,就是恶搞经典作品,在经典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这样做可以,没关系,但问题不低俗也不坏,比如根据白蛇传说创作的草图太多了,但除了大快的转折,其他的要么尴尬不好笑,要么粗俗。
主要是由于创作能力不足,搞笑的笑话都是烂街梗,或者是冷梗,有些演员除了拿自己的外表开玩笑,没有其他技能。 这种喜剧小品就是通过恶搞、粗俗的梗子、过时的笑话、自嘲等来迎合观众,取悦观众,导致越来越低俗肤浅的喜剧小品。
四、形式单一,灵魂缺失
现在的草图,别说单一的形式,在内容上还是不够创新的。 之前的小品形式多样,让人看得上瘾,比如《懒汉相亲》混杂方言,如《红高粱模范队》《过河》结合唱歌,融合改编流行歌曲的《打工历险记》,结合歌舞的《如此包装》,访谈形式的《昨日今明日》, 等等。
这些小品不仅形式丰富,内容扎实,不仅给大家带来欢乐,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社会的痛点。 现在的小品在内容上没有灵魂,平庸甚至令人尴尬,自然也得不到观众的掌声和喜爱。
五是门槛变低了,专业演员被流量明星取代
现在喜剧小品的门槛越来越低,低到没有门槛,给人的感觉是任何人都可以演喜剧小品。
要知道,喜剧小品和话剧、话剧、电视剧是不同的细分,专业性还是很不一样的,就像电视剧演员未必演不了话剧一样,小品也是这样,小品有专业的小品演员,不是说演过电视剧就可以演小品, 尤其是喜剧小品。
现在小品,尤其是春晚的小品,你还能看到好几个专业的小品演员,他们都是流量明星,这些流量明星连电视剧都没看懂,所以就来演小品了,请大家先提高一下你的演技和台词技巧。
业余流量明星抢走了专业小品演员的生存工作,导致没有年轻人愿意从事喜剧小品行业,最终导致了这个行业的衰落。
六、浮躁粗心,低俗作品满天飞
现在社会上的人心都变了,变得浮躁起来,尤其是明星演员。
随着老一辈专业小品演员逐渐退场,而那些拿下小品接力棒的中生代小品演员,他们的心思已经不在小品上了,而是忙着在综艺上赚钱,像沈腾、贾玲等,上综艺多好,不但钱来得快, 但也可以增加度, **还有时间创作和打磨草图, **还有时间进行草图。
一旦失去了对小品的敬畏,出来的自然是敷衍了事、庸俗的作品,更别说小品的创新了。
第七,责怪大众,抱怨大众不看小品
有人把小品的颓势推到观众和市场,就像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温在2012年说春晚小品少了,因为观众不喜欢看,小品没有市场。
我坚决不同意这一点,因为她弄错了因果关系,小品之所以下降,是因为低俗的小品越来越多,导致大家不喜欢看小品,而不是因为大家不喜欢看小品,所以小品没有市场。 这种因果关系需要被理解。
没有人对喜剧小品怀恨在心,没有人厌恶那些让人发笑的小品,也没有人不喜欢搞笑的小品,因为让人发笑是最高的艺术。 因此,不要寻找草图衰落的外部原因,而是找到自己的原因才是关键。
综上所述,草图的衰落主要归结为七个方面,分别是主旋律,总是想着教育人,应试喜剧,欢喜悲哀又耸人听闻,低俗搞笑,越来越庸俗肤浅,形式单一。
1、灵魂缺失,门槛变低,专业演员被流量明星取代,浮躁粗心,低俗作品满天飞来飞去,指责大众,抱怨大众不看小品。
现在是多元化娱乐的时代,留给喜剧小品的时间不多了。 春晚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