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报(记者 寇国英、记者 王大鹏)“只要人愿意工作,就不怕没钱赚!如果你出去工作,你也会得到补贴。 我们在北京工作,一次交通补贴500元。 1月7日,在北京工作的博冶县大营村扶贫户杨潮怀说。 2024年,博冶县将优化调整农民工补贴发放政策,进一步激发劳动力脱贫就业积极性。 包括杨潮淮在内的1134人享受了这一政策,实现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的增加。
要实现共同富裕,稳定就业是关键。 2024年以来,博冶县以推进扶贫攻坚和监测目标就业为切入点,围绕稳就业增收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措施,实施精准政策,突出“三个+”,做好全链条、综合帮扶,助力农民工“走出去,稳住脚跟”, 而留守在外的群众“有事可做,有钱可赚”,从而实现稳定就业、增加收入、防止返贫、巩固成果,牢牢守住不大规模返贫底线。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县脱贫总人数达3897人。
* 参观+现场督导,确保农民工数据准确无误。 每日**采访事实。 设立脱贫劳动者工作专项班,每天安排专人走访50名脱贫劳动力,掌握他们的工作状况、工资福利、工作稳定性等,了解他们的诉求和期望,宣传工作方针。 每周通报,推动整改。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周向县乡村振兴局反馈,及时动态更新数据,动态调整返乡转职工名单、外出留职人员名单、新增意愿农民工名单, 并督促乡镇进一步走访核实情况,确保账目一致。每月“敲响”,推动落实。 每月举办一次乡镇防贫“擂台赛”,包括脱贫人员稳定就业成效,乡委书记或镇长上台打拼,县领导现场点评。
培训推广+政策出台,激发脱贫攻坚就业活力。 技能培训,提升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精准匹配市场、行业需求和脱贫人口能力水平,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让更多的脱贫人员通过培训获得证件。 促进就业的政策激励措施。 2024年以来,针对身体健康的65岁以上弱弱半劳力劳动力,开展村民纠纷调解员、人居环境改善督察等农村公益岗位474个,帮助其通过就地就业增加收入落实农民工脱贫一次性补贴3455万元,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建立微型车间,带来就业。 对吸纳一定数量的扶贫劳动力、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就业的小微企业,认定为扶贫微型作坊,县财政一次性奖励1万元,调动小微企业吸纳扶贫劳动力就业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扶贫微作坊10家,带动就业141人。
搭建桥梁+打造品牌,挖掘潜力,开拓就业岗位。 创新建立“移民超市”。 建立全县用人单位和脱贫劳动力大型数据库,提高人岗匹配度。 定期组织有工作意愿的人与易贫困的边缘家庭与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谈判,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力脱贫实现“双向旅行”。 探索实施区域性“就业援助友好乡镇”制度。 主动联系邻近的衡水市安国市、安平县,利用两地劳动密集型企业特点,推动县内乡镇、两地乡镇形成就业帮扶友好乡镇,搭建就业信息共享合作平台。 2024年以来,我们已帮助183人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稳定就业,实现了企业为脱贫人员降低招聘成本、拓宽就业渠道的双赢局面。 推进劳务品牌建设,促进劳动力就业脱贫攻坚。 充分发挥“博冶机龙头”劳务品牌示范效应,打造苗木、包衣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色、技能特色的劳务品牌,促进脱贫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4年以来,共认定核雕、糖人、剪纸、钩针花、烫金等市级农村工匠12人,脱贫就近就业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