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精细管理研究院院长王忠秋发文称,年轻人不生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 当代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主要是由于三大压力: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他们看得更透彻,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没有把握。 他认为,对于当下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应该有足够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的负责任态度。
我对王忠秋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年轻人不生孩子的想法没有对错之分。 让我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如果年轻人不生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么我应该支持年轻人不生孩子,但我不支持年轻人不生孩子。
如果年轻人不生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那么我应该批评年轻人不生孩子,但我不会批评年轻人不生孩子。
那么,我为什么不批评年轻人没有孩子呢? 因为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养老金保障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依靠“养育孩子防老”。 而且,抚养孩子的成本正在上升。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在中国,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父母一生抚养孩子的努力,大于孩子一生对父母的回报。 由于大多数家庭在生育和抚养孩子方面都有“负回报”,因此对于没有孩子的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可责怪的,因为个人通常寻求优势而避免劣势。
那么,我为什么不支持年轻人不生孩子呢? 因为如果绝大多数年轻人没有孩子,那不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如果一个国家人口的生育率持续低于更替水平,最终结果就是人口灭绝。 近两年来,我国总和生育率仅为更替水平的一半。 我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都谈到了长期低生育率的危险,我就不重复这篇文章了。
因此,年轻人不生孩子,从个人角度来看,他们寻求优势而避其害,这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如果生育率长期过低,将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在2013年出版的《人口危机》一书中,有一篇题为《生孩子是对社会的贡献》的文章,分析了这个问题。
在现在的中国,生育和养育孩子的成本主要由家庭承担,但孩子长大后加入职场后,就要为国家纳税,为社会服务,对国家和社会来说,生孩子是一种“正好处”。 因此,国家有必要出台支持生育的政策,减轻年轻人的生育负担。
去年4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陈文玲出席2023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陈文玲说,年轻人不生孩子是不对的。 根据贝克尔经济学家的行为经济学,孩子也是消费品,而孩子是长期消费品,可以给你带来长期回报的耐用消费品。 所以,年轻人不生孩子是不对的,你没有耐用消费品的长期周期,而且它比你购买其他消费品更值钱。
我不同意陈文玲“生”年轻人的说法。 在我看来,生育是国家政策的问题; 对于专家来说,应该建议国家出台有利于生育的政策,为家庭分担生育费用; 但专家们没有责任鼓励年轻人多生孩子,也不应该责怪年轻人不生孩子,因为在当下的现实中,多生孩子对家庭来说是一种“负面好处”。
几个月前,我写了一篇《有没有孩子,跟你善良与否无关》的文章,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引用张爱玲的话来为不生孩子辩护:“如果生孩子就是为了继承他的劳动、恐慌、贫穷,那么不生孩子也是一种善良。 我也多次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说:“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就不要生孩子! 如果不能给孩子幸福,就不要生下孩子! 穷人不应该生孩子! ”
几千年来,疾病、饥荒、战争等自然人为灾害一直伴随着人类,平安的日子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我想,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既不能说生孩子是一种善良,也不能说不生孩子是一种善良。 要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是每个人或每个家庭的权利和自由,不该以生孩子作为判断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是否善良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