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发表题为《亚洲的软实力:一种新的权力和影响力形式?文章全文摘录如下:
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Strategic Studies)的两位研究主任巴泰勒米·库尔蒙(Barthélemy Courmon)和埃里克·莫特(Eric Motel)正在撰写他们的新书《亚洲的软实力:权力和影响力的新形式?在出版之际,他接受了采访。
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问:软实力的概念是什么?新丝绸之路时代的亚洲软实力如何体现?
Barthélemy Courmon 和 Eric Motela:自 1990 年以来,软实力一直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 (Joseph Nye) 笔下概念理论反思的主题。 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反,硬实力被定义为国家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行动的约束杠杆(军事行动、胁迫、制裁、外交恐吓等)。 这种想法的公众假设是,当代世界比冷战时期更加复杂,以军事力量为基础的力量平衡来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传统方法似乎不足以解释国家间关系和国际关系的动态。
软实力对国家与其他国际行为体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 软实力被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胁迫以外的一系列手段影响和塑造对其有利的国际关系的能力。 换句话说,软实力是让其他国家认同自己,而不是胁迫他们的能力。
在过去的30年里,亚洲国家开始实施促进其经济和文化特色的战略,以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采用西方概念并加入自己的解释,亚洲的政策制定者通过“为我工作”约瑟夫·奈的结果,重新构建了软实力及其手段和目的。 这一点在中国最为明显,中国已将其经济实力和“一带一路”倡议(BRI)项目纳入其软实力工具,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但其他亚洲国家也不甘落后,它们的影响力往往与经济发展、发展模式或文化外交输出有关。
问:软实力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亚洲地区竞争的舞台?各国如何利用软实力作为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的战略?
答:在亚洲,“软实力”是复数形式,这是因为该地区的大多数国家都在发展这一概念。 对于一个亚洲国家来说,提出软实力战略意味着比邻国更“耀眼”,体现出一种以大规模宣传为目标的活力。
在流行音乐**和电视连续剧的推动下,韩国的流行文化为这个长期夹在中日之间的国家提供了被公认为亚洲主要强国的机会。 新加坡的例子也很能说明问题,因为这个城市国家充分利用其战略位置,在以强有力的国家干预为特征的社会经济模式框架内成为重要的港口枢纽。
在更大的范围内,东盟国家正试图复制新加坡模式,甚至旨在垄断它。 就印度而言,它将其增长动力视为展示其身份的工具。 经济模式维度也是亚洲争夺影响力战略的特征,中国毫不掩饰其推动另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愿望,这种模式将自由主义**或至少是大规模的商业交流与大量的国家干预和不同于西方的商业模式相结合。 这早就被推广了。
问:东南亚能否成为印太地区软实力的典范?
答:东盟的文化、政治和地缘政治原则无疑是一个典范,今天可以被视为印太地区(及其他地区)国家可以遵循的道路。 这些是协商一致、体制灵活性、文化多样性管理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然而,东盟所捍卫的模式还不足以让人们复制或完全遵循东盟的价值观。 东盟的社会经济、地缘政治和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不足以强加任何一种模式。 另一个原因是东盟已经发展出一种间接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并不总是有意识的,更不用说计划了。
东南亚输出软实力的能力薄弱,残酷地提醒东盟领导人,该地区正处于受影响国家(东盟国家)和两个重要影响国家(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不对称关系之中。 中国和美国通过其声望、与境外外国精英和民众的联系,以及本国文化或政治模式的吸引力,有能力影响其他国家,取得有利于他们的战略成果,并制定国际政治议程。 显然,东南亚国家发展的软实力要让区外人士相信东南亚模式可以输出和复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