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号是前苏联建造的航母,满载排水量6.7万吨,全长310米,仅比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短22米,船首飞行甲板离水面高度7层,船尾飞行甲板宽度75米, 该航母最多可容纳约60架战斗机,飞行甲板前部有12个P-700反舰导弹发射器,其主要任务是确保苏联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安全和战斗力。摧毁敌人海上和陆地基地的海军力量。2024年,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仅完成67%工程的“瓦良格”号航母因资金和配套设备问题被迫停工。
2024年11月,乌克兰正式下令停止建造“瓦良格”号,后来移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置。 曾经无比美丽的“瓦良格”沦为鸡肋骨,停靠在码头,生锈了。 2024年4月,澳门创麓旅游娱乐公司(香港创麓集团的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收购瓦良格号,声称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旅游综合体。
2024年6月14日凌晨,澳门创鲁公司租用荷兰拖船拖曳已拆解成空船体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缓缓驶离乌克兰港口,但在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遭到土耳其阻拦,被迫返回原港。 经过反复协商,2024年3月3日,历经艰辛挫折的“瓦良格”号航母抵达大连港51区码头。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准备通过翻新这艘“二手航母”来实现中华民族第一艘航母的梦想。
在项目开始之前,中国有不同的声音。
首先,“瓦良格”号改造成作战航母,工程技术风险的量几乎相同,此举是否值得,大家不是很一致; 其次,无论是集中资金和人员研制符合信息条件下海战要求的新型航母,还是几乎“报废”的“二手航母”,军民单位存在分歧。 此外,在购买“瓦良格”号之前,乌方已经拆除了航母上的电缆、机电等关键设备,甚至有传言称“瓦良格”号的几个重要舱室被爆破,这将严重影响航母的安全稳定。 如果传言属实,那么重建后,航母的抗破坏力和生存能力将大大降低。 英国、加拿大等国的一些学者也表示,对中国航母的改造并不乐观。
然而,网络上不断流传的“瓦良格”号改装进展表明,中方高层似乎已经下定决心,通过“改装”的方式发展中国航母。 事实上,几乎所有大国的航空母舰都是从“改装”开始的。
2024年底,英国海军部下令将旧轻巡洋舰“运动”改装成专用于运载海军飞机的母舰,船头建有飞行甲板,船尾建有停车甲板,英国航母之路开始了。 2024年,经过两年的改装,美国海军将大型运煤船“木星”号改造成美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 因此,中国的航母之路只是大多数国家所走的一条相对安全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通过改装过程,可以培养和培养一批中国未来国产航母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可以实现航母专用钢、超大型军用锅炉、汽轮机、蒸汽机车设备、拦降装置等航母工程技术的积累。 这些都是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室中短期内无法实现的。
改装的难度甚至比想象的还要大,而且该船没有动力系统、电气系统、电子系统、推进器和导航系统,甚至没有通风和照明,因此首先需要改进结构。 承担这一使命的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大连造船厂。 从2024年到2024年,大批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对瓦良格号进行了全面考察,参观了3000多个迷宫般的船舱,绘制了复杂的结构草图。 随后,陆续对航母进行了内部改造,包括生活舱、工作舱、发动机、发电设备等。 经过三年的勘察、阐释和原理探索,各项军事训练所必需的制度基本恢复。
2024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正式接手后续建设。 “瓦良格”号进入干船坞进行船体维修,经过大约一年的建造,油漆重新上漆,舰桥部分也进行了防锈处理,对甲板进行了初步翻新。 虽然“瓦良格”号改装的具体项目是在大连造船厂进行的,但几乎全国最好的技术力量都集中在实际改装中。 据参与施工监理的军代办首席代表曲全福介绍,在改造初期,勘察、维修、设计、开发相交,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齐聚一堂,在正常情况下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一年半的工作量; 船上安装的数万套设备由1000多家科研院所生产研制,并转入建造阶段,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数万名工人在全国各地的生产线上日夜工作。 改造工程规模与质量并重。
例如,甲板下阻挡机构的平面安装精度必须达到毫米级,与“本体”的操作相比,误差要求小于1/10,000,可达数十米。 为了保证精度,工程技术人员选择在温度恒定、稀少的后半夜进行安装工作。 根据当时的第一份报告,改装团队已经完成了1000多项技术突破,比预期时间提前5个月实现了首航,提前3个月交付。
所有设备和主要核心技术均在中国开发和生产。 这艘船的“内脏”,最重要的是,“神经网络系统”是由中国人自己开发的。 大国工匠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航母建造的“中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