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清晨,山城重庆在迷雾中醒来。 在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建设项目现场,数十个100米高的桥墩之间,由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智能桥梁施工机械正在推进数十个桥墩间悬臂桥的智能化施工。 这种新的桥梁结构系统使桥面结构能够像活着一样生长和关闭。
攻克山砂混凝土技术难关,开发“高空建筑机”、“桥塔机”等智能装备,创新“微爆破”工艺,打造零碳排放工厂......建三局、三公司成立70年来,坚持“新”方针,不断创新技术、新设备、创新理念,在建筑领域创造了100多项国际领先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以蓬勃的活力引领行业发展。
技术创新:敢为人先,填补行业空白。
走进中建三局三连企业文化展厅,一张2024年全国科学大会颁发的奖状格外醒目。 证书上写着:“为表彰为我国科技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特此颁发此证书以鼓励他们”、“获奖单位: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三工程局第五连实验室”、“合作完成的成果:山砂与细砂混凝土——山砂混凝土研究”。
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三工程局五连是中国建设三局第三工程局的前身。 这一成果的参与者周启鹏说,2024年,公司被调到贵州省六盘水市,参与水城电厂的建设。 从数百公里外转移运河沙子既费时又费力且成本高昂。
周启鹏表示,为攻克山砂混凝土应用中的技术难点,公司成立了技术团队,对山砂混凝土的立方压缩、拉伸和弯曲性能进行测试。 然后,对不同砂、石、水泥混合物的混凝土进行疲劳试验,最后验证了山砂可用于重复荷载的构件。 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建筑行业权威期刊上,山砂也广泛应用于水城电厂等“三线”工程。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第三公司自2024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在建筑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施工技术和经验。
在重庆山城宽银幕影院的建设中,创新采用“蛋壳形屋顶”,与国内同类建筑相比,实现了更低的造价和更短的工期在厦门福山国际会展城的建设中,仅用了157天就完成了450天的建设周期,创造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史上罕见的“福山速度”在上海正大广场项目的建设中,利用计算机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立体实时研究,开创了先河......用于数字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
重庆鲁海国际中心、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杭州国际体育中心均由我们打造,我们的知名品牌项目遍布全国乃至全球。 中建三局三连总工程师丁伟祥介绍,在机场车站建设、桥隧路、石油化工、超高层建筑等领域,公司已形成1000多项专利、技术和施工方法,为不断扩大建筑的高度、跨度和深度提供了解决方案, 先后获得鲁班、国家优秀奖近60项。
图为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工程。 摄影:徐宇。
新装备:智能建造引领行业潮流。
可以顶起。 在武汉泰康金融中心项目中,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由中建三局三公司与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联合研发的新一代“高空作业机”缓缓下线。 这座高约270米的武汉新地标建筑,将以约5天的速度“长接合”。
中建三局、三公司“气动建筑机械”研发团队负责人李进介绍,“气动建筑机械”是超高层建筑轻量化建筑装备一体化平台,由支撑动力系统、钢平台系统、塔架和防护系统组合而成。 工人可在全封闭平台内完成钢筋捆扎、模板支撑、混凝土浇筑、养护等流水作业,实现海拔数百米的工厂建设。
中建三局三连技术部部长廖骥表示,过去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一般采用滑动模板、爬升模板、吊装模具等施工工艺,无法满足高度更高、结构更复杂的施工要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24年起,公司参与自主研发和更新了安全性、便捷性、效率更高的“气动造机”平台技术。 目前,该平台技术已应用于苏州国际金融中心、重庆鲁海国际中心等众多超高层地标建筑。
中建三局、三公司从“高空作业机械”研发出发,不断拓展智能施工平台应用领域,推动基础设施领域核心技术装备创新突破。
2024年9月,位于宜昌市吴家港、跨度1000多公里的长江大桥主塔封顶,在施工过程中,其工作原理受“架空建筑机”启发,研制出全球首台“桥塔建机”。
李进表示,“桥塔机”具有一键启动、同步顶升、自动找平、实时监控、安全稳定、精度高效等特点,既能抵御14级风,又能提高施工效率30%以上,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工期优势更加明显。
智能建造不仅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由中国建筑第三局、第三公司、中国先进建筑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研制的“高空建筑机”、“桥塔机”和“住宅建筑机”先后亮相2022、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 其中,“住宅建筑机”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
图为武汉市江区泰康国际金融中心项目。 李经纬 摄。
理念创新:高效低碳“建筑”绿色发展。
空调风管方向与主体结构“碰撞”,部分部位给排水系统受阻,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标高重叠......走进中建三局三连BIM中心,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电子模拟“施工前”,电脑上频频闪烁的红字信息提醒大家,要优化项目图纸,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真实”问题。
中建三局三公司BIM中心负责人雷全勇介绍,以往建筑施工往往是土建、钢结构、安装、装饰等专业按照施工图进行,在过程中进行调整,难免导致图纸出入、交接不清等。 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返工。这不仅耽误了工期,还造成了大量的材料损失甚至污染。
雷全勇表示,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在多个重点项目中配备了500多人的专业BIM团队,大力推进数字化技术的深入研发和应用。
这是公司加快探索绿色施工方式,改造升级传统业务,着力推动低碳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第三公司始终把更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
来到湖北襄阳的玉梁洲,这个曾经贫瘠的土壤和河中央稀疏的树木,如今已成为当地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
图为襄阳玉梁洲**生态园。 摄影:唐山。
中国建筑三局、三公司玉梁洲**生态园项目经理安英乾介绍,玉梁洲**生态园项目自2024年启动以来,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科研攻关,通过综合运用先进技术,不断优化荒地的土壤结构、地形和水系, 新建筑技术、新建筑材料,探索种植和绿化。目前,已改良土壤135万平方米,植被100万平方米,玉梁岛全区绿化。
砥砺前行70年,不忘初心,再起步。 中建三局党委书记、三连董事长王彦波表示,公司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绿色建筑,推动产业升级,为央企做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 王自宸武汉报道)
经济信息日报版面。
责任编辑:高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