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纪的大流行和世纪的变迁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在更加动荡的世界中,随着形势的变化,小型和大型企业都在不断调整其应对策略。
在国产创新药领域尤其如此,当医药大转型遇上创新药企崛起,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正在从全球药品的“主销地”向“主产地”和“主创地”转变。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也频频看到,很多跨国药企都在进行人事变动,调整组织架构,试图找到一个更适合中国创新药生态圈的状态。
最新的重大改革是葛兰素史克,它设定了到2024年成为中国十大跨国制药公司之一的新目标。 2024年,这一目标仍是国内首创。
在短短三年内,创新药物的世界发生了变化。
01 葛兰素史克再次调整战略
为了更好地应对日新月异的国内创新药生态圈,海外大型药企正在做出越来越频繁的战略调整。 例如,大型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自今年年初以来一直在调整其行动。
据“医药代表”称,葛兰素史克最近进行了一次企业重组过程。 从2024年开始,葛兰素史克将根据产品决策调整市场策略,重点投资核心产品。
具体而言,改革后,2024年葛兰素史克将重组三大核心业务部门,即疫苗事业部、呼吸事业部、特药事业部。
其中,葛兰素史克传统优势业务的疫苗业务部仍由冯碧霞领衔;呼吸事业部主要产品包括全科医学及IL-5单克隆抗体美泊利单抗,负责人为于金义。
事实上,于金义已于今年1月4日加入葛兰素史克中国,接任副总裁兼呼吸业务负责人。 9月11日,俞金义调任,正式担任副总裁兼特药业务负责人。 现在俞金怡又回到了呼吸事业部。
此外,葛兰素史克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齐鑫将暂时担任特药事业部临时负责人,主要产品涵盖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HIV三大适应症。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初,特药事业部刚刚迎来人事变动。 北立腾原全国销售总监邓因家庭原因辞职,毛建军接替原疫苗事业部,但特药事业部职位暂时空缺。
在这样的调整下,葛兰素史克计划到2024年跻身中国十大跨国药企之列。
事实上,葛兰素史克的这种组织重组并不完全令人惊讶。 葛兰素史克中国的重组也是在葛兰素史克全球业务调整之后进行的。 2024年,葛兰素史克剥离了其消费者保健业务。 分拆完成后,葛兰素史克业务分为特药、疫苗和普通药三大板块。
这样的组织结构变化使葛兰素史克始终专注于其优势领域,并实现其拳头产品的最终销售。 目前,这对葛兰素史克来说尤为重要。
02 从国内第一到全国前10
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了,葛兰素史克现在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还不是前10名,曾经是中国药品销售的头号玩家。 从2024年到2024年,葛兰素史克中国的营收约为3978亿元,4862亿元,5529亿元,6975亿元。
那些年,葛兰素史克的整体营收逐年下滑,而中国营收却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其总营收的14%**至26%。 对于葛兰素史克来说,中国可以说是全球表现最好的地区,其对其增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在2024年葛兰素史克中国遭遇贿赂丑闻后,它开始了在中国市场长达数年的刮骨治疗。 这也导致葛兰素史克在2024年后在中国的业务遭受重创,收入连续12个季度下滑。
如今,葛兰素史克的贿赂案已经过去了10年,但其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仍未恢复。
鉴于国内市场的庞大规模,葛兰素史克重振中国业务增长的决心没有改变。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近年来,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举动频频。
早在2024年5月,葛兰素史克就进行了战略规划调整。 当时,葛兰素史克将创新产品事业部和经典事业部合并,中国呼吸团队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此次战略调整旨在巩固其在呼吸系统、疫苗和特殊药物领域的核心领导地位。
当时,葛兰素史克为自己设定了到2024年实现国内销售额30亿英镑的目标,成为中国第一大跨国制药公司。
然而,面对近年来国内医药市场的巨大变化,葛兰素史克似乎有些无能为力。
随着新一轮战略调整,葛兰素史克的目标变成了力争中国前10名。 从第一名到前十名,差距不小。
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葛兰素史克不努力,而是对手太强了。 过去,阿斯利康依靠奥希替尼等治疗癌症和达格列净糖尿病的畅销药物占据头把交椅,随后默克公司凭借K药和HPV疫苗两款爆品在中国的销量冠军登顶。
今年上半年,默克以 35以81亿美元的收入,成为中国医药市场收入最大的跨国制药公司。
在葛兰素史克的管线中,最具想象力的带状疱疹疫苗在中国并不被看好,因为价值和市场教育等因素。
与此同时,竞争明显加剧,葛兰素史克计划到2024年将其带状疱疹疫苗收入翻一番,而中国是这一增长战略的基石。
或许正因为如此,10月9日,葛兰素史克决定将带状疱疹疫苗的销售权移交给当地的头蛇志飞生物,而志飞生物**则将其带状疱疹疫苗的销售权移交给当地头蛇智飞生物。 后者单枪匹马地创造了默克公司HPV疫苗的爆炸性销售。
从表面上看,这是葛兰素史克在国产疫苗领域的退却,但无论如何,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是葛兰素史克不能放弃的市场。
尤其是目前,葛兰素史克本身的处境并不好。 未能赶上新冠红利,产品管线低迷,葛兰素史克股价持续下跌,目前市值仅为750亿美元,已跌出全球前十大药企之列。
换言之,即使短期内不能成为中国第一,葛兰素史克也会不断变革,以期在中国市场寻求更大的想象空间。
03 来自中国市场的最好和考验
葛兰素史克坚定押注中国创新药市场的背后,是国内市场展现出的巨大想象空间。 这是默克最好的笔记,从2024年到2024年,默沙东在中国的收入从2751 亿美元至 5.1 美元91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
过去曾有过如此鲜明的案例,即使在中美脱钩言论的影响下,坚定押注中国创新药市场的海外大型药企数量仍在增加。
这种押注,既是已经上市产品的商业化发展,也是早期管道的“淘金热”。
例如,今年7月,拜耳宣布与北京大学达成合作,成功将肿瘤、心血管、肾脏、免疫等领域的基础研究转化为新药研发,以探索“更多来自中国的精彩和突破性创新”。
今年10月,辉瑞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也表示,新冠后肿瘤将是辉瑞下一个优先解决的领域,他相信中国的科学实力可以成为创新的源泉,帮助世界各地的患者。
今年以来,阿斯利康、默克、BioNTech、礼来等大型药企陆续与国内药企达成合作,投入巨资引进管线。 例如,阿斯利康在过去一年中与国内5家创新药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引进了部分药企的早期管线,如与诚益生物就GLP-1药物ECC5004 20达成的协议1亿美元的合作。
更重要的是,在许多人看来,中美生物制药行业的脱钩不会发生。
此前,Sectoral Asset Management投资经理Arwen Liu表示,虽然拜登正朝着支持美国国内生物技术产业的方向前进,但考虑到医药产业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程度,美国医药产业已经离国内市场如此之近,几乎不可能脱钩。
毋庸置疑,国内创新药市场的广阔和国内创新实力的不断增强,而对于跨国药企来说,后者带来的全球竞争压力可以通过合作来“化解”,而具体到国内市场,更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硬仗。
虽然国内药企的整体水平与跨国药企还有很大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市场正在发生一个不容忽视的变化:即便是海外大型药企,也越来越难以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
因为,目前,海外大型制药公司不仅要面对来自其他海外大型制药公司的竞争,还要抵御数百家国内新兴制药公司的攻势。
还是以葛兰素史克为例,其带状疱疹疫苗疫苗不久前获批在中国上市,被百格生物狙击。 凭借较低的售价,Baig Biotech的带状疱疹疫苗已成为葛兰素史克的有力竞争对手。 此外,国内也有多家药企部署了带状疱疹疫苗。
这样的竞争不仅针对葛兰素史克,也不仅仅是在疫苗领域,未来几乎每一个靶点、每一个热点赛道都会体现出来。 而这种生态变化,自然需要海外大药企及时做出改变。
正如葛兰素史克副总裁在接受电子药经理采访时所说,“过去几年,国内医药行业变化非常快,在创新产品快速迭代的过程中,拓展新产品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短。
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专注于自己的优势,充分利用我们的产品,并对潜在的重磅产品保持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