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翻阅小红书的时候,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小村子里有一位90岁的老人去世了,因为她膝下没有孩子,也没有女儿,只能由村里人代替,帮忙处理善后事宜。 而老人救了他的命,他这辈子过得并不好,死后留下的,竟然是他攒了这些年积攒的一堆卷起来的钞票
1. 寡妇和孤儿的生活
事实上,在中国,有很多农村老人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没有女儿,靠种地、做手工、捡垃圾等赚取微薄的收入。 他们中的一些人一辈子都没出过村子,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赶市场。 虽然有些老人结婚生子,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几乎所有人都会离开农村,到大城市去打工生活。
大多数打拼工作、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都不会回到这些留守老人身边,有的孝顺的孩子可以在过年假期回来看望老人,但有的不孝顺,他们可能走出农村,一辈子都不会选择回家, 他们再也想不起远在故乡和村庄的亲人了。
其实,这样的现象确实很可悲。 我依稀记得,有一年我回爷爷奶奶家过年,旁边有个老太太,她一个人住在破旧的平房里。 我们走进她的厨房,发现米饭发霉了,但她不愿意扔掉。 院子里养了几只鸡,她说儿子和儿媳过年回来,杀了它们吃。
然而,据我爷爷奶奶说,她的儿子和儿媳妇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了。 有一天午饭后,我和父母拿了一些洗净的草莓给奶奶吃。 老奶奶眼中满是疑惑:“这是什么红色的东西?看起来很奇怪!这是吃东西吗?“原来,她连草莓都没见过。 我忍着伤心,把200块钱塞到她的枕头底下,希望她以后不要活得这么穷。
2、关注孤独丧偶的老人
在我们生活的国家,这种令人心酸的消息一直在发生。 在这条新闻的评论区,有人表示,老人留下的那部分遗产虽然不多,但也应该合理分配。 首先要送给这位老人的亲戚,毕竟有血缘关系,也算是把货还给了原主。 有人不同意,因为村里的人都明白,老爷子还活着的时候,其实很孤独,没有亲人可以处理,现在老人走了,按理说,应该分给村里帮忙的人,而不是闻所未闻的亲戚。
除了这些言论之外,还有人觉得,不如把这些钱拿出来,买点锭、金币、房子等烧纸,等老爷子是前七的时候,大家一起烧给她,希望她能在那边的极乐世界少受苦,多享受幸福。 此外,这笔钱也足以为老人找到一个更好的安葬地点,死后总能寻求一点安定。
回想起来,其实我们太少关注这些孤独寡居的老人了。 如果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在老家,过年你经常回去看望他们吗?问候他们是否可以是我们小时候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个国家,有关部门真的给这些孤寡老人带来了好处吗?一些惠民政策是否真的走到了他们这边,看病不方便,村委会是否履行了照顾他们的职责,这些都是国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想,如果我们把各方面都考虑到位,这样孤独丧偶的老人就会少一些,他们就不会再为别人而活,他们会懂得善待自己,这样一辈子就能少活得少辛苦,少存钱,多花在自己身上, 在他们喜欢的土地上健康长寿。
三、中国人普遍缺乏的安全感
为什么总是会发生这种情况?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普遍缺乏安全感。 怎么会这样呢?我们父母那一代的最后三代人很可能是农民。 在那些日子里,有些人甚至无法提供食物和衣服。 袁隆平爷爷的专利技术挽救了大部分饱受饥荒之苦的人们,也维护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然而,习惯了贫穷节俭的人,骨子里的传统思想还是很难改变的。 以前不回家的时候,爷爷奶奶很少给自己买肉,一般一周吃一次,钱总是在存折里,不会乱花。 似乎当我在存折中看到更多的钱时,我感到更有安全感。
那些孤零零的寡妇老,大概就是这样,一辈子在贫困中度过,想攒钱,越存越觉得生活有希望和希望。 用自己的双手赚钱也可以给你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 就算是一些普通农民也能省下几十万,更何况是一些老干部。
其实他们很少去想,人总是要离开这个世界,如果离开的那一天,钱没花完,会不会有点后悔呢?在他们平凡而艰苦的生活中,他们不知道自己在为谁忙碌,也不知道自己在为谁工作,仿佛就这样努力工作,并不觉得辛苦。
无论如何,希望国家多关注这群孤寡老人,多想想如何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现代化的便利。 基层组织应该经常安慰自己的身体,多带上帮助,我想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幸福。
在文章中,**源自互联网,被入侵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