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年底了,一般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做出两个动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过去基本上是悲惨的,所以每个人都展望未来,因为未来蕴含着希望。
2024年的经济走向和城市投资的发展方向,不仅是地方的高度关注,也是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明年金融重点方向,其中提到了“一字二字”。先站立,然后休息“这引起了广泛关注。 结合目前的情况,这建立的是当地的信仰(即指原有债务),这被打破的是城市投资的困境(即长期提出的转型升级)。
债务、转型还是整合?2024年,用什么来拯救城投?投资者的避风港在哪里?
大环境下的债务困境。
去年的这一天,大家心照不宣地认为,只要疫情结束,经济就会复苏;直到今年年底,我们才逐渐清醒过来,意识到目前所处的困境,疫情只是导火索,实质上是整个社会面临的债务困境。
如果资产能够持续增值,能够变现,那么负债不仅不会成为当前社会最大的负担,反而可以增加投资收益,反正如果资产开始贬值而无法变现,那么负债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房地产就是最好的例子,房地产的衰落、房屋的贬值、抵押贷款的压力都陷入了无休止的循环。
在个人层面上尤其是最近2年,每个人的感受应该是最明显的;收入不稳定、按揭和车贷压力,加上就业环境恶化,导致债务水平急剧上升,据统计,居民债务水平已从2024年的20%**上升至2024年的60%以上。 入不敷出,不敢消费,不敢投资这是我国人民面临的债务困境。
大多数企业也面临债务困境,要知道铁饭碗(国企)是那么难,可想而知普通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有多严峻,尤其是中小企业,商圈商铺、写字楼、写字楼和写字楼开业没多久就倒闭了。 不过,普通企业并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我们先跳过它们,主要谈谈国有企业、地方城投平台和地方债的困境。
至于地方和城市投资平台的债务困境正如前几篇文章所提到的(如此明确,以至于被平台禁止),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城市投资平台的建立,通过融资完成当地的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 当公开市场债券发行、银行贷款、财政补贴等已经不能及时满足当地资金需求(流程繁琐,时间周期长)时,简单直接的固定融资应运而生,虽然解决了急需,但填补了之前需要付出较高成本的窟窿, 逐一增加后隐性债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又被疫情无情地压垮,让本就贫穷的地方雪上加霜财政收入急剧下降,资不抵债由此,展览时期的道路逐渐从贵州、云南蔓延到山东。 无意的扩债确实是无奈之举,但此次扩债也真实暴露了地方和城投平台的债务困境。
有人说,了解城市投资平台,就了解中国经济,同理,振兴城市投资困境,老百姓的债务困境自然会得到解决。 如何打破城投债的局面,**已经确定了“先建立后打破”。
坚定的本地信念。
走出债务困境。
“坚守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正在积极地从**到地方努力!
让我们从**级别提供的支持开始首先,为稳定经济**提供积极的财政政策,7月出台了一揽子债务政策,帮助地方债券,并于10月重启136万亿元专项再融资债券实质性支持地方债券,11月又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地方偿债能力去年12月,央行宣布将提供流动性支持,打通央行助力债务地方化绿色通道。 在政策端和资本端,双管齐下,全国各地城投债迎来提前支付热潮。据相关统计,11月1日至12月15日,短短一个半月时间,93只城投债申报完成提前兑付,累计还款金额650只56亿元。 地方债务压力得到有效释放,同时也为市场投资者注入了助力,强化了市场端对城市投资的信心——确保公开市场标准债券及时兑付
我想附上 11 月支付的债券明细,所以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仔细看看
整理原始资料并不容易,如需**,请联系作者)
我们来看看当地的自助措施,在自上而下减债的支持下,这个地方并没有躺平,竭尽全力施展魔力,疯狂自救。 标准债券的赎回在专项再融资债券的支持下解决了赎回问题,但非标展期问题依然存在,这也是当前国产化债券的关键所在。 有资产的平台会变卖资产偿还债务(如云南白药质押子公司的股权融资债务),无资产但实力强的平台将通过银行、金融机构等低成本融资替代非标高成本融资(即借新还旧)。
不管是专项再融资债,还是增发1万亿国债,大家都知道,都是急救措施,可以做一两次,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要彻底解决城投平台的债务危机,仅仅依靠金融输血是远远不够的,提高城投平台的自主造血能力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城市投资平台的整合、重组、转型、升级是发展的要求,也是生存的希望。
改造后的城市投资。
信仰还在吗?
城投企业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在巨额债务下,公司自身营业收入偏低,本息难以覆盖。
整理原始资料并不容易,如需**,请联系作者)
目前,城投公司的偿债能力主要依靠地方财政资金和地方信贷作为担保,要想打破僵局,提高自主偿债能力,就必须这样做业务转型升级或整合重组资产,盘活资产提高自己还债能力是关键!
结合此前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诸多文件,都清晰明了要求地方城投企业在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城市运营等领域转型为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此外,市场发展也对城市投资提出了更高质量的服务要求,因此城投公司转型的方向必须是“市场化”。 但同时,转型也强调:“要尽我们所能,尽我们所能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城投公司的公益属性没有改变,在民生公益服务中仍然起着基础性、防护性、引领性作用
改造完成后,城市投资的信心还在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城投公司改造前后,【地方国有企业】的企业性质丝毫没有改变,即股东及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背景没有改变这个地方的信用背书还在在功能方面,它只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原有的融资和建设功能依然存在城投公司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依然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依然在公共服务中起着基础性、保障性、引领作用。 转型后,城投发展起来的实体经济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营业收入与首期资源的支撑和转化相结合,城投公司的偿债能力更有保障!
城投公司转型前后对比)。
如何解读城投平台的整合重组?
别担心,作者继续说:
成立之初,成投被赋予了“融资和建设”两大职能,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一些资产少、收入低、评级低、平台不大的城投公司,融资功能日益丧失另一方面,**先后出发了《关于全县城镇化强弱信贷支持的通知》(发改计划2020 1278号)和《关于印发县城新建建设专项企业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法改办财金规2020 613号)文件, **政策要求对资质薄弱的区县平台进行整合重组,提升市场化融资能力
因此,城市投资平台的整合重组是大势所趋优势明显!
首先,整合重组的新城投平台不再是“空壳”平台,其资产资源和信用等级高于以往单一区县级城市投资平台
其次,把城市投资平台做大做强,没问题提高城市投资融资能力!过去信用等级不高,资质薄弱,城投以非标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导致债务成本高,期限错配严重,展期后债务规模巨大,也形成了目前的债务困境银行、公债、金融机构等低成本方式可能成为未来城市投资的主要融资渠道。 融资成本逐步降低,债务结构逐步理顺,地方和城市投资债务风险也能得到有效控制偿债压力也将进一步释放。
无论是市场化转型,还是整合重组,投资者只关心一点:城市投资的信心会不会消退?
其实在笔者看来:转型重组与否,对城市投资的信念还是一样的!
无论是转型还是改制,城投的股东背景都没有改变地方国企的属性,无论是转型还是改制,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城投平台的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 原有的地方支持加上城市投融资渠道的拓宽,以及在城投平台自主造血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金融支持,债务偿还能力明显提高由此看来,城投公司转型或整合重组后发行的城投债,不仅对投资者来说仍是城投的信念,而且到期时更有保障
总而言之,2024年,地方和城市投资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城市投资的债务困境自然会得到解决
圣诞节有中国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