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长江源区冰川和湖泊的照片(2024年7月2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新华社西宁12月31日电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日前发布关于正式建园成效和亮点的公报,显示园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园区节水能力年均提升6%以上,每年向下游输送优质淡水600多亿立方米。
据有关人士透露,这表明,作为“中国水塔”,三江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加强。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体系试点之一,也是首批建立的五个国家公园之一。 园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总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700多米。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高的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国水塔”、“亚洲水塔”之称。
这是在长江源区拍摄的东格拉丹雪山景观(摄于2024年7月21日)。 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三江源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功能突出,是高寒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总工程师罗桑才然表示,公园自2024年正式建园以来,重点关注冰川雪山、高寒草原草甸、高寒湿地、森林灌木等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统筹实施生态修复,提升修复效果。
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坚持山河林田、田湖、草原、冰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加强草原、湿地、荒漠化地治理。 洛桑说。
据他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先后实施了63万亩黑土滩治理、15万亩黑土防坡、195万亩退化草地整治、7项人工植草5万亩、荒漠化地治理11万亩、湿地雪雪冰川防护35万亩、封山造林9万亩、草原病虫害防治535万亩、人类活动遗迹修复2万亩、毒草综合治理12万亩。
洛桑蔡朗表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水塔”;二是高寒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三是高山生物种质资源库。 “通过上述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价值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
评估显示,园区水源涵养年均增长率超过6%,草地覆盖率和产草量均提升超过6%,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藏羚羊数量由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园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每年有超过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淡水被输送到下游。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李增刚表示,自公园正式建园以来,共投入资金66笔资金用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12亿元,落实社会募集资金1项45亿元,有效实现了生态保护、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