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著作和畅销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偏见,学者们认为畅销书一文不值;畅销书作家抱怨学术著作枯燥乏味,根本没人读。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仍然存在这样的偏见,无论是学者还是畅销书作者,都有被“洗牌”的危险。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云归结为三大问题。
第一层称为元问题这是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人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人需要秩序,为什么资源总是稀缺的。 这些答案构成了一本书的学术价值,但学术界给出的答案是如此复杂,以至于普通人一读就想逃避它们。
第二层称为原始问题是普通人在面对生活时直觉的好奇心和兴趣。 它决定了一本书能否被更多人喜欢。
第三层称为源问题就是要真正把这些知识变成一个人的资产和工具,这样它就可以用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人民。
但是,要做到第三点远比前两点难,因为它需要知识分子有真正的洞察力,这与知识不是一回事,有时候,深刻的洞察力就能用一句话说出本质。 有时候一本书写得千字万言,引用很多,但其核心思想和见解却平庸可怜。
李云先生选择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最敏感、最急需的话题——西方文明——来解决这个重大的源头问题。 许多西方历史著作都讲述了西方的历史事件,并用不到400页的“西方历史大纲”告诉你事件背后的来源——这个时代可以用到的思想。
为什么西方没有像中国历史那样一次又一次地在荣耀与黑暗之间交替?- 民主是好事还是坏事?商业文明是怎么出来的?——英国为什么成为世界第一,美国为什么成为世界霸主,自由与权力如何相容?- 西方在衰败吗?
李云先生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用“两纵三横”的简单框架,梳理了这样一部错综复杂的西方历史:“两纵”,即文明与野蛮的关系,古今的关系——两大尺度;
“三横”,即生存意志与智慧、力量的产生与流通、文明的融合与冲突——三大线索。
能够以简洁的方式解释复杂的问题是一种高级能力。 当我读其他历史书时,我读得越多,我就越累,越乏味,我读他的书越多,它们就越简单明了。
本书不是“常识课”,而是抓住了历史演进中的重要节点,讲了一整套“大逻辑”。 史知是医学的引进,伟大的逻辑是真正的洞察力。 在《西方史纲要》的大逻辑中,李云先生找到了50个最关键的历史节点,将西方文明演变的2024年历史串联起来,向大家清晰地阐释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和现代西方是如何一路走过来的,让你重新认识西方,看清现在和未来的......的中国
我们很幸运地得到了一批李云老师在书上签名,数量有限,有兴趣的书迷,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