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房地产周期,2024年金融危机来临,房地产行业与经济表现保持同步**,到08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回落至95%。央行08年9月首次降息,10月放宽房地产政策,降息首付7%,10-12月降息3次,降准2次,9-12月首次房贷利率下调250个基点。 政策很快生效,08年12月,销售面积触底,新建也于09年5月触底。
本轮周期政策宽松步伐相对克制比如,从3月22日郑州取消房贷认购,到8月23日末一线取消房贷认购,跨越一年半,从7月22日廊坊四禁全面取消,到9月23日多个二线城市取消限购,跨越一年多, 各地放松步伐不一,对全国市场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而且随着房价的下跌,政策效应的可持续性也在减弱,销售面积和新建建筑仍为负增长。
数据**:刚联数据。
2024年10月31日,**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平时应急”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其中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房地产关联度高, 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房地产的下行压力。将城中村改造为盘活存量资源可以实现盈余,城市建成区仍实行农村管理体制,两村委会管理的区域仍执行。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民生工程,保本保利、市场化运作、公平公正配售、封闭交易、无上市交易。
本轮城中村转型或回归主导。 自我国城市更新开始以来,各阶段的重点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包括2024年之前的探索阶段、2013-2024年棚户区改造主导的阶段、2019-2024年老旧社区改造主导的阶段、2024年以来以城中村改造为重点的城市更新阶段。 城中村转型模式的演进方向受房地产市场本身景气度影响较大,市场化房地产企业参与景气向上期的积极性较高。
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将有助于盘活现有资源,使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 本轮保障性住房建设明确规定“严格封闭管理”,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房地产盲目投资。 而筹集资金的方式是“鼓励地方政府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将空置的商业写字楼改建为宿舍式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助于盘活存量资源,防止空置。 回顾旧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在2010-2024年左右达到建设高峰期,年均建设426万套,随后逐年下降,目前建设体量较小,2024年以来年均建设量仅为45万套左右。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介绍,“十四五”期间,国家初步规划建设和募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近900万套(房),有望解决2600多万新公民和青年的住房困难,可完成投资约3万亿元。 目前,21年和22年分别建成94万套和26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计划23年建成204万套。
综上所述,本轮房地产政策放松步伐较为克制,市场信心仍在缓慢修复,房地产下行趋势未有改变,但三大工程政策能够有效盘活现有资源,有望在房地产结构调整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并且还可以有效填补投资窗口期。如果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或将成为下一个投资增长点,逐步从主导过渡到民营企业的深度参与。 保障性住房建设或许可以与传统商品房建设分离,传统改善型商品房仍发挥稳定房价和金融的作用,而保障性住房则盘活了库存过剩(含商业用途)资源和处于危机中的房地产企业,激活了房地产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