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与上级医院相比,基层机构在临床医学方面人才水平较低、技术能力较差、设施设备落后。 然而,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是否如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存在,仍然值得讨论。
从基层机构职能定位来看,基层机构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等普病的诊治,普病诊断更方便,方法可靠,技术路线明确,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配置合适的普医资源更加经济实用。
从机构功能覆盖来看,上级医院可以诊断和治疗大病,当然可以诊断和治疗普通疾病,但其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主要用于大病的诊断和治疗,用于普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会不经济。 在没有专门诊断和治疗普通疾病的基层机构的情况下,经济不经济是次要的,关键是可及性问题,选择更高级别的医院是合理的。 但是,在建立和完善基层综合疾病诊疗机构后,应按照功能导向和经济实用性的原则,优先选择基层机构。 这里有一个疗效和经济性的问题,在相同疗效的情况下,经济或不经济是决定性因素。 对于普通病,基层机构既能保证疗效,又能更经济,资源配置与上级医院不一样,没有可比性。 所谓问题与上级医院相比,不仅不是问题,反而应该是优势。
从专科能力生成的角度来看,支撑一个专科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长期拥有适当数量的患者,而患者数量是由一定数量的人口和一定的发病率决定的。 一个基层机构,服务人口在10万以上,不到10万,一个疾病的人数不足以支撑一个专科的发展,所以基层机构主要配置全科资源,一般不具备诊断和治疗大病的能力,再多的技术投入也不具备产生专科诊疗能力的客观条件。
只要按照基层机构普病诊疗的职能定位进行资源配置,与上级医院普病诊疗相比,应该不存在能力问题。 只有在大病诊疗上基层机构与上级医院存在差距,但基层机构不首先用于大病诊疗,专家诊治大病的能力不顾形势的制约,刻意提高。
医学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优质资源的下沉,主要是指向基层机构投入优势专科资源,而这其中的矛盾在于:如果专业资源“下沉”到基层机构是为了提高基层机构对大病的诊治能力,不仅不符合基层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客观条件, 但也与上级医院对重大疾病专科诊疗的职能定位和实际地位不符,基层机构与上级医院的疾病分工可能错位。
优质资源是否立足基层机构对疾病诊疗的需求,共同服务对象是否要作为参照体系。 对于基层机构来说,上级医院的全科医学资源可能比专科资源更优质,但上级医院的全科医学资源基本存在于专科资源中,不能分开,往往依靠专科资源向下“下沉”。
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一些循证能力,无论上下级大小,对于基层机构来说都比较欠缺,但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取证”的能力,而是没有对所取“证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与上级医院相比,具有技术优势。这些能力要求信息系统对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向上传递,由上级医院对诊断和判断结果进行向下传递,这是依靠信息资源的“下沉”,是信息的流动而不是人员的流动。 因此,医学界应发展大量的远程成像、远程心电图、远程检查、远程诊断,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将资源投入基层,从而改变资源下沉的类型和模式。
总之,医学界要立足基层需求,以基层问题为导向,以造福基层为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