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12月19日报道,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6震级为2**,震中深度10公里。 截至20日9时,**已造成甘肃113人死亡、782人受伤,青海造成18人死亡、198人受伤、16人失踪,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 甘肃省有关部门发布救援需求公告:急需建筑物倒塌搜救等300余支救援力量。
中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每一次高水平、高强度的发生,都会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令人心痛。 在地质灾害的巨大破坏力面前,人类是渺小而脆弱的。 因此,“一方有疾,众拥”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
鸡石山事件发生后,各方迅速反应,应急管理部、财政部、国家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赶赴灾区部署抢险救灾行动。 目前,来自山东、河南、浙江等地的应急救援队已陆续抵达灾区。 四面八方救援力量“十指紧拳”,努力挽救更多生命。
抗震救灾既要快速又准确。 **应急救援不是无序的“混战”,而应根据灾区的具体灾害情况,科学有序地进行。 对此,救灾最有效的状态是“按需救援”,即灾区需要哪些救援力量,需要哪些救援物资等,都能及时明确发布,各方都能根据救援需求提供相应的救援帮助。 这种“按需救援”可以使救援需求与救援力量实现更精准的对接,进而提高救援效率。
以甘肃发布的抢险需求公告为例,首先对灾情进行了说明,“鸡石山县发生6起2**级,灾情十分严重,国家已启动应急响应“,随后提出救援需求,”急需建筑物倒塌搜救等300余支救援力量”。 同时,告诉社会救援力量如何申请参加紧急救援,如何实现高速自由通行等。
救援需求公告简单明了,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一些自发的、无序的救援。 面对灾难,我们赞扬各方迅速集结救援力量和物资,但从提高救援效果、减少不必要的物资浪费、避免扩大首创风险的角度出发,更科学的救援应该是有机协同的“棋局”,各救援力量应根据需要进行干预,服从救灾大局。
从以往的抗洪救灾实践来看,一些民间救援力量虽然非常热情,但也可能行动不检点,有时甚至可能造成混乱。 正因为如此,在此前的抗洪救灾中,某部门明确表示,为了有效救援,“只接受专业的救援队”。 应急救援不仅要专业,更要“适应性强”。 从救援力量的角度出发,不要盲目前往灾区开展救援,尽可能根据救援需求提供配套的救援服务对灾区官方部门来说,既要及时发布救援需求,又要为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救援提供便利,统筹协调。
“按需救援”包含科学、准确、高效、经济的理念,应成为各类灾害救援共同努力的方向。 希望在有序的救援下,能够尽可能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