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存在于我们身边。
华为质量文化的“中心、两方法、三层次、四键”的10个要素,一直铭记在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塑造了以品质和创新为核心的华为产品灵魂。
A中心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世纪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的菲利普·克罗斯比曾说过,大多数人犯错是因为缺乏注意力,而不是缺乏知识。
诚然,不管你做什么工作,最重要的是解决动机问题。 那么,人们对一件事的关注有什么意义呢?一般来说,它与事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关。
为了让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养成良好的习惯,仅仅描述质量的重要性是不够的,还要找到一种方法来证明它的紧迫性。
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有必要。 华为质量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持续营造质量提升的迫切氛围。
2024年3月,当华为发展势头非常好时,公司总经理任在公司内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希望引起华为在变革中对竞争的警惕。
多年来,华为实施的每一项政策都从构建零缺陷质量文化的角度出发,不断营造苦恼感。
危机感、紧迫感、戒骄戒躁、激活团队——正是这种以紧迫感为核心的质量文化,让华为的战车顺利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两种方法结合克罗斯比的质量改进过程管理,华为形成了构建“一阴一阳”质量文化的两种方法。
从改进顺序来看:自上而下的改进是阳,自下而上的改进是阴。
前者可以关注组织的缺点和首要问题,强调领导者的参与,反映上层建筑的决策和组织的行为。
后者可以着重于工作中的小改进,强调全体员工的参与,体现下层人民和“基层”的创新和文明行为。
从改善的方向来看:正向改善是阳,逆向改善是阴。
前者根据组织的愿景、目标、战略分解成闭环,按照主业务流程梳理出做事的投入、流程、产出,再匹配组织、角色、能力、方法、工具,告诉大家如何把事情做好。
后者从关键问题入手,通过回顾,根据对结果有重大影响的核心业务流程,分析流程的关键节点和根源,并给出改进措施。
从激励手段来看:“胡萝卜”是阳,“棍”是阴。
所谓“胡萝卜”,就是正向激励,就是告诉大家我们提倡什么,做得好会发生什么,体现在工作中,从金牌奖、总裁奖,到各种名字的小奖,或者客户满意度、领导肯定、良好的市场表现等等。
所谓“大棒”,也就是负激励,告诉大家我们反对什么,做得不好怎么办。 体现在质量问责、负面奖励、客户投诉、领导批评、市场表现不佳,或者说是平时被大家嘲笑的管理“三轴”:分拣、烘干、罚款。
层叠叠的“阴”与“阳”,让华为的质量文化更加全面地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三个级别在构建零缺陷质量文化的理念下,也需要具体的运营方法。 在华为与克罗斯比研究所合作的基础上,结合构建了三个层次的零缺陷,即人力管理层、行政层和物理层。
人体需要解决的是“人脑”的问题,即统一人们的质量意识和价值观。
在华为,每一位员工在入职培训中都必须认真学习和谈论客户需求和产品质量在后续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寻求质量改进的机会,实施有效的改进活动......
积极倾听客户需求,精心打造产品质量,真诚提供满意服务,时刻牢记“客户服务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华为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的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并已成为一种职业价值观。
管理层告诉员工如何正确地做事。
从华为整体框架来看,业务流程架构的核心业务领域包括战略规划与营销、集成产品开发、客户关系管理、集成链等,质量管理活动已深入有效地融入各大业务流程。
针对IPD等具体业务,华为设置了4个决策评审点和7个技术评审点,通过每个阶段的质量评审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保证。
物理层是关于能力和技术的,相应的是关于质量的方法和工具。
在华为工厂看似完美的生产过程中,庞大的沉睡数据如何才能活化?如何减少精密高端设备造成的隐性浪费?如何突破企业生产流程改进的瓶颈?如何探索新的改进空间?
有一次,这些变成了令人困惑的谜题。 从旧的7 QC到新的7 QC工具,从TOCN和六西格玛方法到QCC,从FRACAS回溯到审查和AAR,从CMM到敏捷迭代......
上千种质量工具,理顺了华为的质量思维,帮助华为时刻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四把钥匙最后,让我们走进华为质量文化建设“金字塔”的底部,看看华为质量文化建设的“四个关键”,即“了解客户、主管带头、全员参与、夯实楔子”。 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客户关注的关键核心问题是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了解客户,如关注客户痛点,以用户大会、第三方满意度调查等为平台,打通客户声音的传递渠道等,可以让企业瞄准靶心而不走错路主管带头,带动企业明确方向,统一思路全员参与,能够统一行为,形成合力,培养团队的良好习惯;捣固楔子可以保证产品改进的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对已有的优秀做法进行夯实,以免像“黑瞎子破芽”,破一失一。 曾几何时,华为网络部门提出“质量就是我们的自尊”的口号,迅速引起公司高层的重视,并被写入华为的基本法。 这种1234企业质量文化,伴随着华为十年来在质量上的持续努力,已经唱响了中国,唱到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