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将于明年初发表新《财政预算案》,而香港在下个财政年度的财政赤字将超过1,000亿元,是原先估计的两倍多。 展望下一个财政年度,我们不可避免地会继续录得财政赤字,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盲目唱歌。 事实上,香港经济并非经历简单的短期调整,而是面临人口老龄化、产业转型、生活开支巨大等结构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量入为出,审慎管理财务,尤其是重大开支项目,是很重要的。 虽然在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民生开支不可避免,但一些大型基建项目,如兴建跨境铁路、跨海铁路、填海造地等,是可以商量的
对香港经济前景的担忧并非没有根据,这也不是我们第一次对未来一味乐观。 首先是上一财年的财政赤字比预期翻了一番多,这是对疫情后经济复苏速度的高估。 年初,特区对今年经济增长的展望为35% 至 55%,彼时,有高层**较有信心表示,由于恢复正常通关,最终经济增速有望接近高端。 不过,到了年底,金融大佬陈茂波撰文承认,整体外部气氛持续疲软,利率持续高企,金融市场表现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地消费的力度,香港全年经济增长将低于年初的估计。 一些投资银行现在估计,香港2024年的全年增长可能只有32%,这甚至不是年初的下限。 展望2024年,大家的估计都是保守的,增长可能只有2%至3%。 香港金融市场低迷,航运、房地产、零售等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在短期内有所改善。
其次,香港虽然拥有可观的财政储备,但与许多经济体的长期赤字和大量政府债券的发行相比,香港应该仍有约7,000亿港元。 但要知道,香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经济体,我们只是一个特别行政区,我们有联系汇率,我们没有自己的货币政策。 香港经济规模小,没有什么特殊的自然资源,有的只是一些制度优势。 有人说发债开发土地是可以的,但在香港发债的成本基本掌握在国外评级机构手中。 此前,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s)'s)将香港的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一旦财政储备再次缩水,相信香港被降级的几率就会增加,融资成本会越来越高,形成恶性循环。
鉴于短期经济增长乏力,香港不应奢侈,而应按照《基本法》的要求,量入为出,努力平衡收支,避免赤字。 香港固然缺地**,但同时发展滘义洲人工岛和北部都会区两个大型基建项目,会给仓库带来太大压力我们能选择一个更好的计划来关注吗?
对比交义洲人工岛和北部都会区两个项目,其基础和产业规划与内地的合作前景较好。 **为北渡区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还启动了收地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与深圳市成立了专项小组,对北渡区建设进行沟通和推进。 相对来说,交一岛的每一寸土地都要通过填海造地获得,暂时没有十幅画的一寸。要同时推展两个大型发展项目,香港在财力和人力方面相对积极。
此外,**曾表示,整个交椅洲填海工程的成本为5,800亿元,而根据香港测量师学会2024年的估算,人工岛卖地收入可达9,740亿元至11,430亿元,但随着楼市及土地的调整**, 卖地收入的估计已下调至7,500亿元。上月,有传媒根据启德去年及今年的住宅用地成交价进行估算,得出人工岛卖地收入仅为3,300亿元至4,100亿元,远低于5,800亿元的投资成本,但须损失约2,000亿元。 这将不可避免地使财务状况变得更糟。有鉴于此,为什么要急于填海造地呢?
综上所述,这绝不是砸钱填海的好时机,而对于两个大型土地发展项目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更要优先发展北部都会区,再考虑交椅洲,等到香港经济全面复苏,基础更强的时候再考虑。
文字:吴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