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空调倒闭了?”
说到春兰空调,80后印象非常深刻。 “春兰空调,高层次追求”这句话掏空了很多人的钱包。
上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春兰空调是空调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鼎盛时期年收入56亿,而当时格力空调只有4亿。
同时,其创始人陶建兴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空调之父”,他带领春兰空调打入国际市场,位居全球第七。
然而,荣耀已今非昔比,如今昔日的空调霸主正在被遗忘。
春兰空调鲜为人知,其性能早已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春兰主营收入为148亿元,同比下降44%17%。
事实上,早在2024年,春兰股份就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过5亿元,上交所暂停交易,股价暴跌,维持在每股6元的区间。
原来主打空调业务也逐渐走下坡路,甚至跌出行业前十。
后来,春兰集团试图通过置换资产来挽救自己,并转为房地产股,但这并没有挽救它。
短短几十年,曾经的“空调之王”,为何会沦落到这样的境地?春兰空调到底经历了什么?
说到春兰空调,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陶建兴。
陶建行出身于一个普通的知识世家,但他从小就很聪明,也喜欢观察学习,对电子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沉溺于家里拆解电器设备。
2024年,陶建行进入台州林业机械厂,成为一名技术员。
由于陶建行的勤奋好学,他迅速积累了丰富的电子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 几年后,他成为技术部门的负责人。
2024年,陶建兴调到台州空调设备厂任厂长。
然而,当时台州空调设备厂面临严重亏损,生产线停产,工人士气低落。
其空调产量排名全国倒数第二,工厂规模在全国21家冰箱工厂中排名倒数第三,净资产仅为465万元。
以前没有人愿意接手这样的烂摊子,被分配到这里就等于“分权”,但陶健行毅然决然决定接过这个包袱。
接手工厂后,陶建行立即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他重组了结构,精简了部门,下岗了,特别是那些严重依赖“大锅饭”心态,被动懒惰的人。
他的所作所为激起了职工的厌恶和不满,甚至有人威胁他,威胁要报复他,但这些都没有动摇陶建行改革的决心。
其次,陶建行将工厂原有的40多条生产线逐一筛选,只保留了10多条有用的生产线。
随后,陶建行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发现市面上大部分空调的销售功率范围在每小时3000至7000大卡之间。
于是他决定填补市场空白,集中精力生产每小时3000大卡以下、7000大卡以上的空调。
同时,陶健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坚决把控产品质量。
并尽量筹集资金,引进先进的生产线和检测设备,大大提高了空调的精度和可靠性。
2024年,台州空调设备厂正式推出家用空调。
一年后,工厂销量已突破10万台,令人惊讶的是,空调的性能和质量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评价,订单已经铺天盖地。
同年,空调设备厂正式更名为春兰制冷设备
为了追求更长远的发展,陶建行将目光转向了变频空调。
然而,当他试图从一家日本公司购买这项技术时,这家日本公司给了高达7000万天价。
显然,日方拒绝向陶建行展示该技术,还对技术团队嗤之以鼻,认为中国研发不出变频空调。
没想到,这家日企看不起中国的态度,给陶建行带来了突破的机会。
陶建兴干脆成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攻克技术难题,仅仅一年后,团队就掌握了核心变频技术。
不仅研发成本只有300万,而且国产空调的性能比日本生产的变频空调更节能。
很快,工厂成功推出变频节能空调,并迅速抢占市场,年产量连续数倍增长,为工厂带来了转机局面。
但陶建行并不满足,为了扩大春兰空调的市场份额,他开始着手品牌营销。
他先是出资5万元,请来了如今为广告发疯的叶茂忠拍摄广告,但叶茂忠当时并没有太多经验,靠着一位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的村民完成了广告。
随后,陶建行斥资3亿元巨额,连续五年在央视播出这则广告。
这则名为“一击打6台球”的广告一经播出,引起强烈反响。
“春兰空调,追求高水平”的广告口号深深扎根于人心,也帮助春兰迅速站上了领头老板的位置。
2024年春兰空调实现产值12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两厢式空调产品也占据了国内同类产品35%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国内空调家电市场不仅吸引了国外品牌的进入,无锡英燕、陕西宝华、顺德华宝等众多品牌也应运而生。
不过,陶建行的经验和实力确实非同凡响,在激烈的竞争中,春兰空调的性能依然不断攀升。
2024年,春兰空调已发展到12家生产企业,年产量超过100万台,实现销售额52亿元,市场占有率高达40%,远远超过年销售额仅为6亿元的格力。
可以说,当时全国每售出三台空调,就有一台是春兰空调。
从企业规模上看,春兰空调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成为世界七大空调生产企业之一。
有传言说,当时春兰品牌已经传遍了千家万户,所以在春兰工作的工人有着特殊的面孔,即使下班后,工人们依旧穿着工作服。
这一年,春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此后,随着市场的繁荣和公司的发展,春兰股份的股价一路上涨,最高一度攀升至每股643元,与长虹、海尔相比,堪称中国最好的三车厢。
2024年,春兰参加了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全国家电行业大赛,凭借突出的表现和实力脱颖而出,赢得了“中国空调大王”的美誉。
2024年,春兰总产值飙升至107亿元,比陶健行接手时增长了509倍,成绩惊人。
与此同时,公司净资产也从他接手的465万元飙升至近40亿元,增长了858倍。
对于任何企业家来说,这都是无与伦比的杰出成就。
然而,命运总是诡谲多变的,春兰也正处在巅峰一步步走向泥潭。
陶建兴认为,此时他的春兰空调已经取得了市场第一的位置,国内市场已经饱和,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为了让春兰空调走向世界,陶健行毫不犹豫地投身多元化战略的洪流,决定投资摩托车、汽车等行业。
2024年,陶健行以20亿进入摩托车行业,两年后,“春兰虎”和“春兰豹”两款产品问世,每款车型售价高达5000元。
在90年代,这是一笔巨款,但短短半年时间,就卖出了6万台,销售额近10亿元。
摩托车的这一成绩给陶建兴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和信心。
这时,陶建行的野心越来越肆无忌惮,他不再满足于摩托车领域的成功,而是决定进一步向汽车领域进军,想要建立一个更大的企业帝国。
2024年,春兰集团花费了72亿元收购南京东风汽车公司,成立春兰汽车
经过市场调研,陶建行发现货车中重卡之间的5吨到15吨货车在市场上存在缺口,于是决定切入市场。
2024年春兰卡车投放市场后,特别是卡车外观新颖,驾驶室舒适宽敞,标配空调空调,深受货运司机的欢迎。
接下来,春兰集团还与韩国LG电子合作,共同生产无氟冰箱,开拓洗衣机市场。
此外,春兰集团还涉足电视大战、高能功率镍氢电池开发、LCD项目投资等。
可惜的是,陶建行的多元化布局在现实面前迅速崩塌。
2024年,春兰液晶项目宣告失败,损失6亿美元。 随后,国内卡车行业转向30吨以上的重卡,春兰15吨以下的主力货车失去了优势。
春兰的洗衣机生意也表现平平,连年亏损。
2024年,陶建行将春兰卡车交给徐工科技,春兰的多元化彻底失败。
如果只是其他领域的投资失败了,拥有大家庭的春兰还是可以卷土重来的。 然而,以空调起家的春兰,也错过了空调发展的第二阶段。
由于陶建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支持多元化战略业务的发展,空调主营业务被忽视了。
2024年,格力取代春兰成为第一大销售公司,与此同时,美的、海尔等品牌也迅速崛起,春兰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2024年春兰空调亏损2595万元,打破上市后连续11年盈利纪录。
2024年,春兰空调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1%52%,企业净亏损198亿。
由于2024年至2024年期间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上交所要求春兰暂时停牌,春兰的亏损已超过5亿元。
这一击让春兰的困境雪上加霜,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陶健行感到无能为力。
这时,他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决策失误造成的。
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陶建行四处奔波,寻找可能的合作伙伴和投资者。
但在经历了一连串的亏损和停牌之后,投资者对春兰的信心已经跌到了冰点,这个时候没有人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2024年9月,为了在壳中生存,陶建行被迫使用656亿元应收账款及其三家子公司股权取代了母公司春兰集团持有的台州电厂10%股权、台州星威置业公司60%股权和15550,000平方米的土地。
2024年11月,在停牌18个月后,春兰恢复上市。
然而,重组后,春兰不再专注于家电业务,而是转型为房地产行业。
如今作为一家公司,春兰依然活得很好,但作为当年的空调巨头,春兰早已不复存在。
如今,空调市场已成为“三分世界”的局面。
美的、海尔、格力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空调产能基本处于严重过剩状态,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面对艰难的生存局面,春兰空调要想重返市场实在是太难了。
在空调发展的初期,格力和美的都在默默耕耘,积蓄力量,只有这位“空调小哥”放下手中的西瓜,到处寻找芝麻。
最后副业没有开工,主业被别人抄袭,他们失去了一切。
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永远站在顶端,也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永远赚钱。 面对时代的变迁,任何企业都可能随时从神坛上掉下来。
春兰空调没有输给这个时代,而是死在了创始人的盲目和狂妄自大的野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