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恒生指数(HSIHK)已累计**1722%。
相比之下,新加坡富时通道指数已累计**468%,上证综指累计**229%,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今年迄今已累计**983%,英国富时100指数累计**177%,德国DAX指数累计**2073%,日经 225 指数累计 **2587%,韩国Kospi已累计**1336%,印度的 Sensex30 指数**680%。
尽管竞争对手新加坡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但恒生指数仍然在榜单的底部,如下表所示。
如下图所示,恒生指数几乎跌至2024年金融危机期间的低位。
过去五年的表现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如下图所示。
在下图的阴影部分,恒生指数的市盈率估值也跌至近年来的最低水平。
在二级市场表现低迷的影响下,港股IPO融资规模大幅萎缩,跌出全球前五。 新市场萎缩,退出渠道受阻,欧美高利率导致资金对风险投资更加谨慎。 因此,许多上市公司放慢了对外投资或扩张的步伐,宁愿持有大量现金。
在此背景下,股票回购成为上市公司安抚股东、有效利用手头现金的有效策略。
去年12月以来,多家港股上市公司实施大规模股票回购。 恒生指数成分股因其庞大的规模和对基本面的高度关注而备受关注,其中回购尤其值得关注。 在这些蓝筹股的带动下,其他上市公司也纷纷启动回购计划。
回购有什么作用?
短期内,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通过调节市场股票的短期供求流动性,有助于缓解股票的短期抛售压力。
从长远来看,回购和注销已发行股份的数量可以有效扩大现有股东的权益。
但需要强调的是,回购幅度不宜过高,否则不仅可能损害股东权益,还可能降低股东收益。 例如,假设一家上市公司拥有大量现金,其股东可以从该现金中获得相应的收入。 如果公司用这笔现金以不合适的**仓位回购股票,则意味着公司已经放弃了利用这笔现金赚取更高利润的机会。 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机会成本。 当机会成本过高时,上市公司不仅无法为现有股东提供利益,还可能浪费收购高收益资产的机会。
从目前港股环境来看,成交大幅萎缩,不少蓝筹股公司被低估,从而提供了合理的回购机会。
自腾讯 (00700.)hk)例如,据财网测算,今年以来,腾讯(00700HK)或合共 422 个17亿港元28 亿股,平均回购量** 330 股港币01元。
财网列出了腾讯的回购金额和每个交易日的回购股数,并估算了每天的平均回购价格,如下图所示,腾讯的平均回购价格继续下降,而回购总量保持稳定,这意味着腾讯回购的股票数量持续增加。
除上述原因外,取悦股东也是上市公司回购的主要动机。
汇丰控股 (00005.)hk)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24年疫情期间,受英国监管要求限制,汇丰银行(00005HK)暂停派息,导致其股价大幅跌破30港元。在此期间,中国平安(02318HK)一再敦促汇丰将其增长最快、利润最高的新兴市场业务分拆出来,单独上市,以消除英国等成熟市场监管的不利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汇丰银行采取了重组重组等措施,通过增收、降低成本、优化股本结构进行分红和回购,以安抚股东。
随着复派息和回购力度加大,其股价今年累计近37%,较2024年的低位翻了一番多,超过60港元。 这些措施的实施导致汇丰股价大幅上涨,有效回应了大股东的要求。
谁在回购更多?
Finet观察到,今年以来,许多上市公司采取了大规模回购策略。 从回购金额规模来看,较为显著的是腾讯和友邦保险(01299.HK)、小米集团-W(01810HK)、快手-W (01024香港)、中国旺旺 (00151HK)、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00386)。HK)及ESR(01821.),亚太区综合物流地产运营商HK)等。
从回购金额来看,市值近3万亿港元的腾讯无疑是最大胆的,今年以来的回购金额可能已经达到422亿港元。 紧随其后的是AIA-R(81299)。HK),回购金额可能为263亿港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腾讯的回购金额最大,但由于腾讯规模庞大,400亿港元的基金仅相当于其当前市值的1这大约是4%,友邦保险263亿港元的回购金额相当于其当前市值的3%7%,是腾讯的两倍多。
Finet发现,融资渠道成熟的大型上市公司一般利用其市值优势,为员工和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刺激业绩的选择权,或发行可转换债券,以较低的债券利息(但股东权益损失较大)获得融资。 行使期权和转换可换股债券将增加上市公司的已发行股份数量。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回购股票来缓冲现有股东权益的稀释,因此并非所有的股票回购都能起到增加股东权益的作用。
财联网总结了上述大型回购公司的开户股数和流动股数,发现从已发行股数的规模来看,友邦保险和汇丰的回购力度大于腾讯。 友邦保险目前已发行的股份数量比年初少了3股24%,而汇丰银行有 474%,远优于腾讯的063%。
值得注意的是,汇丰的回购业务覆盖全球,不仅在香港**市场,还来自其他交易所,如伦敦证券交易所。 仅从本月的数据就可以看出,在短短6个交易日内,汇丰在非港资**市场回购了2199万股,回购金额为134亿英镑,约合1312亿港元;同时,香港**市场回购1527万股,约9股13亿港元。
作为汇丰人寿保险业务在香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平安,平安有充分理由要求分拆,在大股东平安的压力下,汇丰不仅积极回购,还积极派息。
今年前三季度,汇丰宣布季度股息总额为043 美元(约 3 美元)HK$36),而 027 美元,增加了 59 美元26%。该公司还计划在2024年2月21日前完成30亿美元(234亿港元)的回购。
此外,汇丰银行可能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其**加拿大业务,并考虑支付021 美元(约 1.)64港元),这也是其股价今年能够逆势而上的原因。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港**市场一级上市公司按照监管规定需要披露回购数据外,港**市场作为二次上市的公司也不少。 这些公司回购其主要上市市场的股票,以造福所有现有股东。 然而,由于香港没有必要每天披露回购数据**,这些公司的回购往往被忽视。 例如,Alibaba-SW (09988.)HK)就是一个例子。
根据Finet的总结,阿里巴巴(BABA.)。us)于今年3月、6月及9月季度,分别回购19亿美元、31亿美元及17亿美元股份,合计67亿美元,约合523亿港元前三季度,已远超腾讯今年422亿港元的总回购规模这相当于 369%。
此外,阿里巴巴在回购大量股票后,仍有146亿美元的回购额度,相当于1139股9亿港元,有效期至2024年3月。 同时,该公司宣布在9月季度首次派发每股0.股息125美元的股息使股息总额达到25亿美元,相当于195亿港元,比腾讯要慷慨得多。
总结
上市公司回购并不一定意味着积极,投资者首先应该深入思考公司的股价和基本面。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如果发现其当前价格远低于其实际价值,那么管理层使用现金回购可能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因此,投资者在考虑回购上市公司时,应综合评估公司的价值和前景,以便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从上述上市公司大力回购情况来看,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承压主要是由于担心地缘政治风险,对这些上市公司所处市场前景缺乏信心导致资金亏损,而这些上市公司目前的估值远低于其他国际同行。
从这些上市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开源减支,高质量发展——在市场低水平低调发展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能保持稳健稳健的经营作风,保持基本面,其回购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合理考虑, 而不是鲁莽地将流量换成短期换取长期。
在资本流动的影响下,一些优质蓝筹股公司的估值可能会被过度调整。 然而,这种矫枉过正也为眼光敏锐的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
此外,上市公司在股价低位回购股票,可以为股价提供一定的支撑,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
作者: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