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大不列颠这个国家真的是很邪恶的,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鼎盛时期,是帝国主义扩张的天花板,现代科学、货币和金融体系也大多来自这个时期。
今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只能缩小为三个岛屿,领土面积不到1%,曾经的地球再平衡大师只能是美国人的小弟弟。
当然,英国的衰落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过程,但如果只从技术上讲,那就是英国人打错了科技树,德国人的两次冲动导致大英帝国失去了海上霸权。
要解释英国人为什么没有海上霸权,我们必须首先谈谈这种霸权是如何产生的。
众所周知,自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西班牙人率先殖民南美洲,为了保持海上霸权,西班牙人还斥巨资打造了一支无敌舰队。
英国是后来者国家,大多数时候只能和法国、荷兰联合起来抢劫西班牙商船,所以英国人常说“我爷爷的爷爷是黑珍珠号上的海盗”,这和德国人炫耀祖先扛枪是一样的。
2024年,英国终于在墓地战役中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在结束对手海上垄断的同时,也开启了自己海上霸权的起点。
在随后的两百年里,英国海军在与荷兰、法国的海上霸权争夺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炮艇所到之处都在帝国的势力范围内,殖民地和属地覆盖四大洲,覆盖了世界25%的土地和人口,俗称“日不落帝国”。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才迎来了历史的转折点。
了解欧洲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德国之所以能够从一堆散乱的暴力团体转变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多亏了英国人,但进入19世纪下半叶以来,欧洲进入了发展时期,科学技术的升级直接导致了工业和人类繁衍速度的大幅提高。
当时,德国人口超过6000万,人口在30年内从1亿激增到1超过6亿。
因为英法等传统老牌强国迈出了第一步,瓜分了世界84%的国土面积,这意味着俄罗斯和德国要发展,只能从别人手中抢夺,这就导致了美国人常说的修昔底德陷阱,尤其是沙俄在巴尔干地区的工作, 这让整个欧洲都患上了偏执狂,随时准备抢劫或被邻居殴打。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开始爆发军备,法国别无选择,只能跟着节奏走,而英国为了维持海上霸权,几乎所有的技能点都在战列舰上。
2024年,英国战列舰“无畏”号下水,排水量达到17900吨,最高航行速度12节,甲板上分布10门12英寸大口径舰炮,航程可达2万码,火力输出约为旧战列舰的两倍。
在英国人眼中,战列舰舰队相当于海军,大约等于海上霸权。
而德方也没闲着,虽然他们拥有欧洲最好的军队,但德皇威廉二世想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在他的全力支持下,德国人开始疯狂地堆积战列舰,并在无畏战列舰的基础上,攻守,通过20年,德国海军从世界第七位上升到第二位。
即便如此,德国的海军实力仍然落后于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双方主战舰的数量比例为33:18,战略巡洋舰的比例为9:6,英国还增加了几艘新的战列舰,质量比旧版本要好得多。
很明显,德国想挑战英国在海上的霸权,而英国则准备战斗。
2024年,双方的转折点来了。
从地图上看,德国的战略地位确实很差,左边是法国,右边是沙皇俄国,虽然陆军在战场上不落伍,但海军**队对人和动物都是无害的。
因为南边是英吉利海峡,最窄处只有19海里,通往大西洋的路基本上是死亡,北边是英国舰队和布满水雷的航道。
虽然德国称其为公海舰队,但它只能躺在北海的这个锅里,哪儿也去不了。
一个一生都要坚强的德国人,怎么能忍受呢?
在尝试潜艇伏击无济于事后,公海舰队总司令莱因哈特。 谢尔决定大干一场,他计划以战列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为诱饵,轰击桑德兰,引出部分英军舰队,而德军主力则在弗兰波罗角和多格尔沙洲海域等待,等到英军舰队进入伏击圈, 然后与战列巡洋舰合作,给它一个锅。
此外,舍尔还安排了十艘大型潜艇伏击黑尔戈兰湾,并在海战爆发时伏击从英军返回的舰艇,甚至还计划出动齐柏林飞艇,防止英军大舰队大发狂。
这个计划是个好计划,但尴尬的是,英国人早就破解了德国的电报,约翰指挥官。 杰里科还制定了一个计划,将敌人与德国人几乎无法区分,双方在北海建立了阵地。
5月31日,在舍尔的命令下,德国海军派出一支诱饵舰队进入日德兰海域,很快就遇到了英国战列巡洋舰。
不到半小时,旗舰“狮子”号被摧毁,“不懈”号的弹药舱被击沉,“玛丽皇后”号被连续击中,炸成一堆碎片。
英军第五舰队率先到达,两艘德军舰艇迅速受损,随后双方主力舰队脱离接触,开始了炮艇轰炸。
由于英军在速度上的优势,一举切断了通往威廉港的回航通道,德军陷入了被动,如果不能快速突破,公海舰队基本上就会被埋在公海上。
留给德军的时间不多了,于是舍尔将受伤的巡洋舰移到了队伍的尾部,把战斗力最强的战列舰放在前面,集中兵力向英军舰队的后方冒险。
战斗持续了不到一天,但结果却很糟糕,英军损失了14艘船,其中包括3艘战列舰。
德方的情况稍好一些,但装甲较重的战列舰也无法抵抗135英寸以上的大炮直接击中,各型战舰损失11艘,“禄左”号因重伤被迫沉没。
战争结束后,双方都宣布自己取得了胜利。
因为从战斗损失的数量上来说,德国海军明显占优势,但从战略角度来看,英国海军仍然控制着北海,德国人并没有彻底摧毁大舰队的主力,也无法突破海上封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德国人没有再次派出公海舰队。
日德兰海战是战列舰轰炸的巅峰之作,也是战列舰最后的荣耀。
它完美地展现了战列舰的实力和脆弱性,虽然暴力值满满,但命中率和机动性很弱,侦察受到视角和距离的限制,射程受到炮兵校准规则的限制,是现代战场上海上的移动目标。
此外,在这场战争中,英国航母的作用总比没有好,德国飞艇停在基地,承诺的潜艇伏击只伏击了孤军奋战,这让很多吃瓜群众看到了日德兰海战的巨大失误。
结果,远离战区的美国和日本率先做出改变。
2024年,美国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大型海军建设计划,他们将重型火炮和厚装甲发挥到极致,在战列舰的升级版上,装甲厚度达到135英寸,并安装了4门三联50倍口径16英寸火炮,最大射程超过41000米,主要焦点是稳重准确无情。
而选择了与英国完全相反的道路的日本海军,是第一个在战列舰8上安装16门的海军1英寸主炮,采用激进的集中防御设计和全油锅炉,兼具光学瞄准和火控,注重主炮的火力,同时也非常注重局部控制细节。
2024年,英国终于走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但此时美国和日本已经攒下了很多钱。
美国有10艘战列舰和6艘战列巡洋舰;
日本有4艘战列舰和4艘战列巡洋舰,还有8艘正在造船厂建造中
而英国只剩下4艘战列舰和4艘战列巡洋舰,在威力和火力输出上也被彻底碾压。
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英国海军在这场新的无畏竞赛中落后了。
2024年,由于美国大萧条的影响,列强失去了经济,无法花费巨额资金来建立自己的梦想海军,于是英、美、日、法、意在华盛顿达成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在15年有效期内, 五国主力舰总吨位比应保持在5:5:3:175:1.75艘,即英国22艘,美国18艘,日本、法国和意大利各10艘。
随后的几年,岁月平静,英美日三国集中精力升级手中的旧**,但在2024年,德国袖珍战列舰“德国”号下水,再次掀起了各国海军的军备竞赛。
后来,在二战中,德国人玩起了无穷无尽的骚扰流,用巡洋舰和潜艇追捕英国护卫舰,让英国海军只能被动防御。
在大部分时间里,英国人不得不躲在小岛上,忍受德国空军的轰炸,丘吉尔不得不出售海外资产,让美国出兵,全球殖民体系开始崩溃。
在太平洋战区,日本海军也效仿了同样的榜样,一方面用潜艇和巡洋舰消耗了美国太平舰队的主力,另一方面又利用主力舰对模式在海上占据战略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好改变思路,干脆以航母特遣队为主攻力量,以战列舰为辅助,只负责防空和陆上火力支援,将炮击升级为海上飞行飞机、鱼雷仍在海底的远距离作战模式。 主要重点是海空一体化。
在2024年的中途岛海战中,美日海军在空中对峙,双方战机顶着高射炮潜入航母,经过几轮杀伤,日本损失了四艘大型航空母舰,而美国只损失了两艘,从而彻底扭转了太平洋的战略形势, 日本不得不转向被动防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海战中,战列舰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航母成为海战的主角和决定性因素,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战列舰时代走到了尽头,英国的海军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战结束后,英国也想建立一支以航母为核心的新舰队,但理想丰满,现实瘦骨嶙峋,由于经济困难和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英国的航母建造计划只能被迫取消或推迟,而现在的航母也是由于高昂的维护成本, 要么退休,要么打折卖给冤枉的老板。
此外,苏联的崛起也改变了英国的军事战略,英国一方面需要保持强大的军队来防止苏联的入侵,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防御体系来防止对方的核攻击。
这些调整导致海军的预算和地位严重下降,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只能转化为欧洲大陆的军事防御。
尽管英国海军在2024年的福克兰群岛战役中挽回了一些面子,但临时组建的旧舰队已无法恢复帝国昔日的辉煌。
本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