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的目的是提高快递市场的整体服务质量。
全文1923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作者:辛海光(专栏作家),迟道华编辑,赵琳校对。
宁夏银川某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分拣特快专递。 照片:新华社。
据介绍,随着最新修订版《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从3月1日起正式实施,快递行业迎来了更加严格的新规。 对此,不少从业者对此颇有吐槽,“原来一天可以寄500件,但按照新规定,一天只能寄100多件。 “有快递员抱怨说,以前30分钟送达的快递员,现在要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整整12个小时,收入却只增加了60元。 在微博上,“快递员获悉新规两天后离职”的话题也飙升为热搜。
交通运输部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涉及快递行业从源头到终端的整个市场管理,但近两天舆论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公里”。 其中,“从事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递邮件,不得擅自将快递投递至智能快递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终端服务设施”的规定成为争议焦点。
因为有“违规者最高罚款3万元”的处罚,快递哥放慢了派送效率,导致收入下降,不少消费者反映,新快递规定生效后,仍有快递员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直接将快递送到邮站。
任何新法规实施后,争议和冲突都是常态。 围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的争议影响较大,因为快递行业涉及千家万户,深入日常生活;快递从业者也有一大群人,尤其是近两年,他们通过社交掌握了一些语音渠道,可以及时传达“变化”带来的痛点,并产生影响。
怎么了?
看看新规则引发的争议,三方会发现,大家都没有错。
首先,《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的规定没有错,消费者讨厌的未经授权将快递投递到快递站等行为早就应该受到监管其次,快递哥抱怨新规落实、收入低也没错,这是最正常的人性;消费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获得基本水平的服务是很自然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从本质上讲,《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实施的目的是提高整个快递市场的服务质量,但整体提升服务是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应该由谁来支付,是快递兄弟,是消费者,还是快递公司或电商企业?
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很明显,作为从业者,快递小哥是无法直接受益于服务质量提升的,他们只会因为新规而付出更多的代价,但现在却被要求承担收入成本,难怪有人会选择离开。
也按照这个逻辑,其实快递公司和消费者最终会从服务质量的提升中获益最大,如果市场规律有效,他们应该买单,至于谁买单,就看供需博弈中的强者说了算。
快递公司显然知道真相。 近年来,快递行业竞争激烈,堪称红海,为了争夺消费者,虽然各大快递企业的业务完成量稳步增长,但单票收入却持续下滑。 面对消费者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和市场竞争形势,处于两难境地的快递公司没有勇气提高质量和提高价格,也不愿意采取措施支付更多的成本,最终让矛盾在快递员和消费者之间转移。
有物流行业专家指出,早在2018年5月1日生效的《快递中行条例》就有与新规规定类似的相关规定。 自2022年1月《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到现在正式实施以来,已经过去了两年多,“在此期间,快递公司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但现在看来,快递公司在行业内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 战争不能继续下去。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的目的是提高快递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相关费用由相关方承担。 提质涨价是最简单的解决办法,但这会加重消费者的负担,消费者是否接受最终要由市场来决定。
但除此之外,也并非没有其他改进的方法,例如平衡质量和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适度放慢交货速度来降低成本;例如,通过提高科技含量,降低快递员哥的工作强度;可以通过业务创新来平衡供需,例如通过差异刺激用户主动选择接受快递储物柜。
就快递员而言,虽然不应承担收入大幅减少的代价,但作为从业者,应根据新规提高快递服务底线,保证基本服务质量。
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前提是它们要适度有序。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伴随着激烈的竞争。 近十年来,我国快递平均单价呈持续下降趋势。
一方面,战争扩大了快递行业的整体市场容量,另一方面,以服务跟不上为代价,消费者和快递员不断受到挤压。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的实施,只是把这种矛盾暴露在表面,未必是坏事。 在新规的压力下,如果快递企业能够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水平将达到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