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张云泉:“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生产力?
中国新闻社记者马帅莎。
深化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AI)相关表达备受关注。 近年来,以ChatGPT和SORA为代表的大模型层出不穷,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热潮,有业内人士认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速。
人工智能将如何提升生产力? 如何理解“人工智能+”? 中国如何抓住人工智能新热潮的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在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期间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采访。
目前,人工智能被视为形成新的定性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张云泉指出,相较于上一轮受益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热潮,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工具,具有更全面的技能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替代部分脑力劳动,落地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劳动力短缺的行业, 并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
2023年7月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幕。 中新社记者唐彦军摄。
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解放让一些人担心他们的工作被取代。 对此,张云泉表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生产力创新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发展,短期内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减轻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让人们学会“应对”人工智能。
在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人工智能+”一词,张云泉表示,新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国家未来对人工智能普及应用的重视,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他认为,“人工智能+”主要是以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技术为基础,实现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从而提升工业自动化水平,降本增效,推动数字经济迈上新台阶。
面对人工智能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如何更好地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需要突破算力瓶颈,在这波浪潮中寻找创新机会。 张云泉表示,目前的大型模型技术与我国过去研究的路径不同,这条新赛道对算力的要求更高。
张云泉建议,一方面继续发展国产GPU,另一方面,利用我国在超算领域的优势,将超算技术应用于AI领域,虽然运营成本较高,但可以更快地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2023年8月26日,中国首部人工智能题材舞剧《深度AI你》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中新社记者贾天勇摄。
谈及对人工智能未来世界的想象,张云泉表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工智能行业经历了许多起起落落,有欢呼也有质疑。 近两年涌现的大模型,大大提升了智能化水平,“可以说,我们是最接近通用人工智能的。 ”
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会是什么样子? 张云泉表示,与仅具有下棋、画画等特定功能的弱人工智能相比,一般人工智能将拥有与人类相同的智能,甚至超越人类智能,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并通过各种测试。
长期以来,关于能否像人类一样思考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出现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 张云泉认为,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主要依靠大数据训练来模拟人类行为。 要实现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需要了解人类意识和情感是如何产生的等根本问题,SORA、GEMMA等人工智能将被推向更高的层次,未来通用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很难断定,还需要进一步研发。
虽然还很难看出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何时会到来,但下一波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已经在科学界形成了共识,那就是具体的人工智能。 “现在是关于大脑的,将来是关于手和脚,洗碗,扫地,照顾......这些都是机器人未来可以做的事情。 张云泉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