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在风波中,再也经不起任何风草,一则辟谣的消息依然让万科心惊胆战,股价应之下跌。
近日,网上有消息称,万科欠新华资产100亿元,在还款日临近时,万科西图新华资产可以延期,但双方谈判失败。
消息一出,万科和新华资管紧急辟谣,坚决表示没有这回事,对未来充满信心。
然而,近年来,中国社会早已形成共识:谣言远远超前于预测,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最优秀的投资者,他们都对此深信不疑。 由于有关万科的消息被有关各方认定为谣言,投资者显然认为这并不出格。
3月4日,万科二级市场遭遇股债双杀,“万科220”债**20%,股价开盘调控,后**46%,当日市值损失540亿元。
从2015年开始,宝能集团打开了万科股权的大门,近10年来,围绕万科的股权竞争充满了跌宕起伏,眼睁睁地看着他拔起高楼,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楼倒塌的悲喜剧。
2018年1月,宝能、恒大退出、深圳地铁集团掌舵万科后,万科股价创下42的历史新高24元。 但时过境,6年过去了,万科股价一直在无休止地下跌,屡次跌破10元,到3月4日***9按7元计算,万科市值在6年内损失了3800亿元。
近8年,主要有姚振华的宝能集团、徐家银的恒大集团、央企华润集团和国有的深圳地铁集团。 如今,硝烟消散,赢家和输家被瓜分,3800亿片崩塌的雪花落在了谁的身上?
能赚到500亿的宝能集团,最终被历史的车轮碾压,陷入困境
2015年7月10日,宝能战车首次驶向万科。 同日,宝能集团控股的前海人寿通过二级市场出资80亿元**万科A约552亿股,平均价格约15元,约占万科总股本的5%。
7月24日和8月26日,姚振华的另一家公司深圳巨盛华集团也加入了战斗群,两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在两签后一举达到15%以上,超过了当时的最大股东华润集团。
2015年12月18日,面对宝能迫在眉睫的走势,万科**停牌至2016年7月4日。
截至停牌时,巨生华、前海人寿共持有万科24股**26%。复牌后,宝能继续增持,直至254%,股数为28股4亿股。
然而,在停牌期间,各种势力相互竞争,包括宝能主动召开董事会、万科王石等董事被免职、深圳地铁集团介入、王石举报宝能违资、恒大集团爆款等。宝能的实力渐渐耗尽,最后选择了套现。
数据显示,从2018年4月到2020年4月,宝能控股28万科**的4亿股将分批抛出,直到全部用完。
宝能部门首先介入万科**,均价在15元左右,到2015年底,万科的股价一直维持在15元左右,最低价看到12元,直到股权竞争激烈,才**到20多元。 据综合测算,宝能持有万科股份超过28亿股,平均价格约为15元。
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万科股价最高达到33元,最低达到20元。 如果按照平均28元计算,宝能万科的总利润可以达到360亿元左右。
当然,如果按照最先进的计算,宝能的利润可以达到500亿元以上。 但毕竟***不为外界所知,如果把范围放大,利润在300-500亿元之间。 宝能部门万科之战,虽然没能登顶,但入伙董事会,趁热闹,撤退,但整体收获颇丰。
可谁知,满载而归的姚振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渐渐陷入了窘迫,无法自拔。
许家银加盟战车,支持深圳地铁集团,主动亏损70亿
在宝能万科激战之际,2016年8月4日,恒大集团突然发布公告,恒大与许家印董事长购入约5万科A股17亿股,持股比例为468%,成本 911亿元。 恒大当时表示,此次增资是由于万科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的强劲财务业绩。
三个月过去了,宝能和万科的较量依然不明朗,谁会赢谁会输,还是很难预测。 2016年11月17日,持股增至9股452%,目前共持有1043亿股,占9452%,总造价222亿元。
2016年12月29日,许家银和恒大集团在万科的持股比例达到1407%,持股数量达到15股53亿股,持有成本约360亿元。
根据万科当时的股权结构,宝能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54%,华润集团持股15%31%。恒大集团持有14家07%的股份,排名第三,与第二大股东华润集团非常接近。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徐家银参与宝能与万科的股权纠纷,无论从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是一次绝妙的举动。
从战术上看,万科是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经营稳健,业绩优异,是金融投资的理想标的,而在恒大集团的上一次,万科股价已经攀升至28元以上,恒大均价在23元左右, 而当时账面上的利润近百亿元。
从战略角度来看,在许家印介入之前,深圳地铁集团早已走在了前列,打算收拾万科的乱象,接管大股东的地位。 现在许家印,持股14%,可以收获既得利益,可以与国资结成联盟,稳定深圳市场。
事实上,恒大一入局,深圳国资就向许家印伸出了橄榄枝——2016年10月,恒大集团与深圳国资委达成协议,恒大集团将深圳国资委子公司深圳地产A(000029)借壳上市。
因此,当深圳地铁改变策略时,恒大立即成为影响战局的关键筹码。 2017年6月9日,万科宣布恒大集团将持有15万科股份53亿股全部以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麦德龙集团,转让金额为人民币18元80元股份,转让**292亿元。
连同收购的华润集团股份,深圳地铁集团持有约32股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38%,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据成本计算,恒大此次帮深圳国有资产,共亏损70亿元。 八个月后,万科的股价一度保持在42元以上,如果此时出手,理论上可以盈利300亿元。
但人不如天,后来的深房重组受阻,恒大集团陷入债务困境,直到徐家银入狱,恒大集团的大船千疮百孔,在狂风大浪的环境中,还能坚持多久,难以预知。
华润集团成功后退,成为看得见的赢家
自2000年8月起,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此后多次增持,持股比例一直保持在15%左右。
据财务统计,华润于2000年首次收购深圳市国资委约10%的股份,后来在二级市场增持,总成本约2亿元。
在此期间,华润得以与包括王石在内的万科管理层相处融洽,各司其职,成就彼此成就,近20年来,万科得以安居乐业。
但宝能这个“野蛮人”敲开了家门,打破了华润和万科之间的平衡。 起初,华润表示支持万科管理层,不希望宝能接任,但在2016年3月,当万科管理层计划引入国有深圳地铁集团时,华润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正式与万科管理层决裂。
华润集团表示,万科与深圳地铁合作的公告并未经过董事会讨论和通过,是万科管理层做出的决定,并补充说,“华润驻万科董事已向相关监管部门反映相关意见,要求万科的运营符合法律要求。
当时,万科宣布将引进深圳地铁集团,并向其发行400-600亿元**。 这样一来,华润集团将失去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毫不犹豫地与万科管理层撕脸也情理。
后来,在2016年6月,万科董事会批准了向深圳地铁集团发行股票以购买资产的计划,该计划再次遭到华润集团的反对。 同时,华润集团也坚决反对宝能撤换万科全部董事的提议。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润集团站在第一大股东的角度维护央企利益,因此既反对万科引入麦德龙集团,也强烈反对宝能集团的改组。
2016年,由于恒大集团参与颠覆,凭借财力横扫二级市场,持股数量接近华润集团。
2017年6月10日,华润集团将全部16全部89亿股股份转让给深圳地铁集团,帮助其升迁。 **每股22元,转让金额371亿元。
17年前,华润集团斥资2亿多元投资万科,17年后,以370亿元**的对价,即使不算这些年的分红,也赚了180倍的巨额利润。 华润才是万科股权争夺战的真正赢家。
如果华润不出手,万科的二级市场现在是97 左右 **,其 1689亿股中,只剩下163亿元,与370亿元相比减少了近200亿元。
因此,面对万科目前的处境,当时的华润集团决策者们应该击掌庆祝。
深圳地铁集团,出资663亿元,大局制胜
在华润集团态度不明确、宝能咄咄逼人的情况下,深圳地铁集团受邀拯救万科免于堕落。
2016年3月13日,万科首次披露已与深圳地铁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收购其标的资产,交易对价在人民币400.6亿元之间,主要以私募方式进行。 预计交易完成后,深圳地铁将超越当时的宝能系统,成为第一大股东。
随后,2016年6月,万科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发行股份以购买深圳地铁股份的提案。 但这一提议遭到华润质疑,遭到宝能的反对,交易所也关注了起来。 显然,最终的实施将非常困难。
直到2016年8月,恒大集团加入巨额万科**的持续持股后,深圳国资改变策略,从注资换股,直接以现金收购华润和恒大的股份,控制万科,赶走宝能。
随后,深圳地铁立即终止与万科的资产重组,分别以371亿元和292亿元收购恒大集团的股权,总对价663亿元,合计约324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的29%38%,超越宝能,成为万科A第一大股东。 宝能部门也在万科的谴责和管理层的“担忧”下选择了套现。
宝能与万科的股权之争终于在两年后落下帷幕,以深圳国资的胜利而告终。
笔者认为,深圳国资的胜利应该主要体现在战略层面:赶走“蛮子”,将央企大股东送出国门,将国内顶级房地产企业纳入地方国有资产体系。
不过,从战术角度来看,深圳国资的巨额投资还需要时间。 根据最近的计算,深圳地铁集团的价值为315亿元,比原来的663亿元的真金增加了350亿元。
短短几年时间,“宝湾之争”闹得沸沸扬扬,依旧是昨日,但市场环境早已是天地。 昊昊历史,滚滚红尘,谁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笔者认为,或许只有那些在及时变现资产、返还现金、乘风破浪的那一刻,能够勇敢地撤退,才能配得上赢家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