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汽车圈爆出两则重大消息,先是梅赛德斯-奔驰宣布放弃2030年全电动化计划,随后苹果也宣布终止计划了十年的泰坦计划。 再往前追溯,福特和奥迪也搁置了他们既定的电气化战略。
欧美汽车圈近期的举动,不亚于对其新能源进程的突然刹车,背后也传递出一个信息,那就是电动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那么,欧美汽车巨头为何要推迟电动化呢? 这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产生什么影响?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欧美车企按下了新能源转型的暂停键。
苹果的电动汽车研发项目可以追溯到 2014 年,当时苹果雄心勃勃地想要制造一款 5 级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为此,苹果组织了 5,000 名员工专门从事该项目。 没想到十年后,这辆车终于被废弃了。
2024年2月22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继续生产和改进新的汽油车型。 据悉,该品牌计划到2027年推出新的燃油车型阵容,使其内燃机能够强劲到2030年。
由于押注内燃机将不可避免地推迟其电动化目标,梅赛德斯-奔驰预计,到2030年,包括混合动力车在内的电动车型销量将占其总销量的50%。 相比之下,梅赛德斯奔驰在2021年宣布全面电动化目标时,计划到2025年将电动汽车占销量的比例提高到50%。 前后对比显示,梅赛德斯奔驰的电动化目标不仅推迟了5年,甚至50%的电力含量都被混合动力车型稀释了。
无独有偶,除了奔驰之外,多家欧美车企也纷纷推迟了电动化进程。 2023年7月,福特宣布将推迟其EV生产目标,此前设定的目标是到2024年每年生产20万辆以上的EV,但这一数字已大幅减少至60万辆,仅为原有水平的30%。 2023年12月13日,奥迪新任CEO表示,未来不会最大化电动汽车产量,将推广汽油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电动车型。 捷豹路虎去年也宣布,将延长纯电动车型的开发周期,加快生产更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现实是瘦弱的。
综上所述,欧美车企推迟电动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至于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点:
首先,我真的没有赚到钱。 毋庸置疑,苹果前后都砸了10亿美元,花了10年时间才完成竹篮。 福特在2023年小发横财,全年营收1762亿美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43.2%。3亿元,而其电动汽车业务亏损47亿元,略高于此前预测的(45亿元)。 梅赛德斯-奔驰没有公布其电动汽车业务的营收,但从2023年的销售数据来看,该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仅为24万辆,仅占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总销量的10%左右,很有可能不会赚钱。
二是后续投资过大,不确定性大。 比如,如果梅赛德斯-奔驰按照之前的计划推进转型进程,不仅需要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还需要面对原材料波动、技术升级和市场认可的不确定性。 很多问题就像摆在欧美车企面前的大山,暂停转型进程只能是无奈的选择。
是机会还是陷阱?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两个极端,一方面以欧美为代表的车企暂停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另一方面,国内车企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这种情况让很多中国人感到不安,新能源汽车只是国产车企的自尊心吗?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新能源汽车对国内外车企意味着什么! 我个人认为,对于福特、奔驰这样的车企来说,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他们的鸡肋骨,这或许有些夸张,但确实如此。 仔细观察福特和梅赛德斯-奔驰的新能源车型,就会发现它们的降价是可怕的,梅赛德斯-奔驰EQE和EQC等产品降价超过20万元,这与它们的品牌定位背道而驰。电动车在这里没有赚到钱,还要动摇燃油车的基本板,失去老婆和士兵,与其这样,不如暂停改造过程,先稳住基础板。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是改变国内车企生活的神器。 从乘客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1月24日,中国自主品牌的国内零售份额已达551%,批发市场占有率高达60%5%,均创下历史新高。 几年前还被德日踩在脚下,如今却乘风破浪,中国自主品牌能够快速成长,电动化自然少不了。 其次,新能源市场的快速扩张也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新材料、芯片、充电设施等,从中挑选出巨大的市场。 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产业链,具有其他汽车的竞争力。
车叔总结道。 总的来说,以欧美为代表的国外车企推迟电动化进程是多种因素的最终结果,在这场市场变化中,中国车企的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坚持电动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