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藏区,有一本内容和价值堪比《本草纲目》的书,被收录在中国的本草经典著作中,被收录在历史和药学教科书中,你明白吗?
藏医本草的经典著作《京竹本草》由清代藏医学者迪玛尔·丹增彭措撰写,被誉为藏医药和物理学的杰作。
出生于医生世家
藏医药记录集
铁玛·丹增平措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从8岁起就开始在众多学者面前学习医学著作和十大觉悟,年纪轻轻就获得格西学位,在西藏声名鹊起。 然而,由于名气大噪,他嫉妒当地士绅,在家乡很难站稳脚跟,于是他游历西藏,也正是因为他的离去,才彻底改写了藏医史。
20年来,丹增彭措游历山水,走遍中国东部、青海东南部、四川西部的山山,研究了藏医药著作130余部。 1743年,他完成了《京竹本草纲目》,这是一部与《本草纲目》相媲美的重要著作,是藏医药和本草的巅峰之作。
历朝藏医书
药物数量最多的经典书籍
《京中本草》一共收录了2294种药物,除去重复的,其实有1220种,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收录的药物多了423种。 详细记录了野外采集的13类、上千种药物的味道、用途、采集加工方法,以及每种动植物、矿物的分类、形态、别名、产地、生长环境等。
《月王经》和《四医法典》虽然也是藏医的名著,理论上提出了六味、八性、十七功,但并没有体现在具体的药材上。 《京竹本草》中的每一种药物都描述了其味道、性、功效和使用注意事项,为药理学增添了具体内容,为学药理学的人指出了用药的真相。
书中对药物的分类接近现代科学的分类方法,在植物分类学、动物学和自然医学的分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填补了藏医中性味和药效划分的空白,使药有血有肉,不再只是一个空洞的名字。 于是,在随后的两百年里,《京珠本草纲目》和《本草纲目》一样,成为藏医开药必备的书籍。 时至今日,书中描述的75%的药物仍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作为藏医药史的巅峰之作,《京竹本草》收录的药物中有30%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要或特有种,如红景天、黑枸杞、大麦、冬虫夏草等。 这些植物的药用效果已在现代药理学和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 这不仅充实了中国中医药的图书馆,而且在科研人员的藏药学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