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肖甜.
过去一年,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已成为中国出口的重要增长极。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2024年,光伏行业将迎来“大沙浪”。
去年上半年,当整个光伏行业还沉浸在扩产、招才的喜悦中时,不到一年的时间,突然奏响了“冰火之歌”——光伏行业大规模裁员传闻四起,整个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加剧, 而光伏组件则跌破1元瓦......
上一年很多备受瞩目的跨境光伏上市公司在业绩预测中都“变脸”了,比如皇家集团(002329SZ)、正邦科技(002157深圳)、江苏阳光(600220sh)等。
行业寒冬下,光伏巨头隆基绿能(601012SH)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战略决心。
在国内同行大力推出TOPCON(光伏电池技术路线)电池产能之际,隆基始终坚持“不领先、不扩张”的战略,展现出不同寻常的“理性”,仅在鄂尔多斯建成了30GW的TOPCon产能,以满足客户需求,而这一技术路线的新增产能尚未建成。 相反,它正在大力推广BC电池产品,试图用技术创新将当前变形的光伏产业带回正轨。
尽管回顾2023年全年,隆基的股价为**4507%,二级市场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
摊开来看,根据前者加权口径的统计,晶科能源的股价为**3910%,晶澳太阳能的股价**5151%,通威股价**2972%,天合光能股价**5475%。
这说明隆基的股价也不例外,光伏企业的股价总体上是真实的。
不过,撇开冷门市场不谈,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隆基依然是一家基于好行业、好公司、好公司三个标准的“穿透”公司。
1月10日,中国电建2024光伏组件框架入围集中采购招标和开标,在55家组件企业参与投标的激烈竞争下,P型产品、N型产品均达到0级的最低水平。806 瓦和 087元瓦。
这是2024年以来央企首次大规模招标光伏组件,也是光伏组件集中采购投标价格创历史新低。
1元瓦以下的光伏组件是什么概念? 与 2023 年初相比 18 瓦比 19元瓦的水平已经几乎减半。
光伏组件本身的产品已经很低了,跌破1元瓦就意味着完全低于成本价。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除了生产成本外,还有销售、管理和研究三项费用,如果以成本价出售,会造成亏损,因此行业现状非常严峻。
更关键的是,恐慌已经形成,这进一步导致了广泛的裁员。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晶澳太阳能已裁员15%”、“晶科能源计划裁员20%,首先从财务管理等后台方面进行优化”、“隆基绿能将裁员1万人,其中应届毕业生将迅速无偿淘汰”,......裁员并没有一波又一波地解决。
2023年下半年,由于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某光伏公司开始对员工进行优化调整,许多工作5个月后即将正式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被解雇。
而这一切都指向了它背后的“罪魁祸首”——产能过剩。
2023年上半年,光伏产业扩容,行业龙头企业纷纷投入数百亿美元提升一体化产能,而本土**作为幕后推动力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光伏行业人士透露,当地政府对光伏企业的扩张服务非常好。
这无异于在已经过热的轨道上再次“火上浇油”,最终将导致光伏市场的制造寒冬。
在钟总看来,过去18年,我们建成了380GW的电池和组件产能,最近我们花了18个月的时间建成了380GW的综合产能。 现在在18个月内建造的产能与过去18年一样多。 更严重的是:过去18个月,该行业已经建成了450GW的综合装机容量,远远超过了380GW。 这样一来,整个市场的供给大大超过了需求的增长,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企业必须寻找一切机会,这必然会带来激烈的竞争。
换言之,本轮光伏寒冬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所有光伏企业都将面临最终的利润考验,大规模亏损和死亡将是常态,先进的产能将无情地淘汰落后产能。
这是光伏最糟糕的时代,但也是最好的时代。
据PV-Infolink等机构**预测,2023-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预计分别为350GW、450GW、550GW。 该机构的另一项数据显示,到2024年,中国光伏主产业链中的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将超过1TW。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这条精力充沛的轨道上,现在越是落得越狠,以后越是会涨起来,有时候为了更好地前进而后退更有力,收回拳头再打一击更有力。
2024年寒冬已经到来,与规模和成本的竞争相比这场殊死较量最精彩、最关键、最残酷的部分,在于“抉择”,而抉择的差异,也将直接导致命运的分裂。
目前,在行业产能过剩的时候,很多光伏领军企业坚信“先进产能不是产能过剩”,目前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产能过剩。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全面。
回顾光伏电池技术的发展历史,2015年之前,P型BSF电池占据了主流市场地位; 2016年后,P型PERC电池接过了接力棒,到2020年将占据光伏市场的86%4%。
近三年来,随着P型PERC单晶电池效率接近上限,以TopCon、HJT、BC为代表的光伏企业开始大力推进N型电池技术产业化。
特别是TOPCon自2022年起率先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受到众多光伏巨头的青睐。
从数据层面来看,TOPCon的PERC产能正在逐步被取代。 据中国邮政研究报告**显示,从产品结构上看,N型组件招标占比快速提升,2024年将成为国内集中安装的主流产品。 2023年初以来,n型组件招标占比快速提升,从年初的20%左右提升至11月的60%,去年四季度以来,n型组件采购占比普遍达到70%以上。
但正如钟宝深所说,当技术变革的机会出现时,许多人将其视为自己的机会。
近两年,行业外有很多企业在光伏行业投入了大量资金,一方面看到了光伏行业未来的需求机会,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技术变革的机遇,他们认为现在投入的新技术未来前景光明。
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有这种心态,那就意味着在投资的那一刻,有很多人和你有同样的想法。 所谓“先进”生产能力,虽然比上一代技术有所提高,但实际上并不是先进生产能力,这一代技术在短时间内就成了“大路货”甚至过剩。
隆基的判断显然已经得到验证。
据统计,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靠前的企业都在聚焦TOPCon领域,N型TOPCon计划或扩建的产能在几十吉瓦的水平。
例如,晶科能源预计到2023年底将拥有85GW硅片、90GW电池和110GW组件,其中N型产能占75%。 此外,根据晶澳太阳能2023年产能目标,组件产能将达到95GW,硅片和电池产能将分别达到组件产能的90%以上。
纵观众多跨界进入光伏领域的企业,也纷纷投入“先进产能”。
例如,2022年8月,皇家集团披露,签约年产20GWTOPCon电池项目,并设立安徽绿能为主要投资方,计划投资约100亿元。
由于TOPCON的快速增量而备受瞩目的晶科能源,最近遭到了反击。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6354亿元,年度估算为725-79.5亿元,说明第四季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仅为8左右96-15.96亿,按季下跌36%-64%。 此外,据财新**报道,TOPCON将在2023年建设300-400GW新增产能,预计2024年新增产能将超过200GW,从蓝海到红海,一瞬间。
相比之下,隆基则采取了“理性和积极”的策略。
从拆解的角度来看,隆基的“理性”体现在晶科、天合光能等当初落入TOPCON之手时,选择将自己的未来交给不成熟的BC。
BC的理论转换效率极限为291%,高于 TOPCON 和 HJT 的 287% 和 285%。据钟宝申介绍,TOPCON技术与传统PERC电池的效率提升相对较小,且技术同质化程度高,极容易出现投资回报达不到预期的情况,甚至可能面临盈余还没赚到钱的尴尬。
目前,隆基HPBC生产线的良率已经达到95%,与PERC的99%以上还相去甚远,但理论上达到93%以上具备了大规模连续生产的条件。 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隆基表示,该公司现有的HPBC电池产能约为35GW。
另一个关键词是“积极”。 隆基正在弥补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在对客户需求的研究上。
钟宝申坦言,隆基曾经定位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但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这三大需求成为最基本的需求。 客户本质上不是买相同的东西,而是买不同的东西。 为此,隆基正在积极推动BC电池产品的落地。
万亿美金光伏市场正处于史上最强的“内卷进行中”,瞄准诗歌和遥远的隆基,突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光伏新一轮周期即将到来,谁也不能幸免。
自2022年以来,光伏行业已连续两年**。 风电数据显示,2024年至今,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整体光伏指数已经下跌了27%以上。
在盘面上,隆基和晶科的动态市盈率不到10倍,天合光能不到8倍,TCL中环只有6倍,通威只有5倍。 可能是由于港股,协鑫的市盈率不足3倍。 即使你看过去几十年,也很难看到如此低的估值水平。
业内人士称光伏“无止境”行业为“戴维斯双杀”。
光伏行业的这一轮杀跌始于2022年年中,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上半年属于戴维斯双杀的第一阶段,即估值阶段; 2023年下半年,将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从目前光伏厂商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也将迎来杀业绩阶段。
不过,无论是扼杀估值还是业绩,处于“周期”中的隆基绿能股价已经触底或接近触底。
而这恰恰是长期投资者的最佳机会。
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思(Howard Marx)在他的经典著作《投资最重要的事情》中不止一次提到,“在我看来,以低于价值的价格购买是投资的真谛——最可靠的赚钱方式。 ”
发现好的行业和好的公司很容易,但以低于价值的价格购买并不容易。 因为**的振幅非常大,“好”出现的机会是难以捉摸的。
对此,沃伦·巴菲特给出了一个更准确的答案——“我不会因为市场情况或经济形势而买卖”,因为他“不善于准确把握投资时机,而只有在他认为投资对象便宜的时候才行”。
在他看来,好的**往往是周期“给予”,周期不是基于企业的主观意志而进行的转移,当你长期持有一个优秀的企业,经历一个漫长的下行周期时,坚持长期持有才能获得稳定的收益。
事实上,纵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历史,比如1989年,在银行、工业和房地产领域,富国银行在混乱的市场中没能生存下来,1990年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赢了2场9亿美元**投资于富国银行,10年内收入是富国银行收入的10倍。
再比如,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2016年苹果业绩处于拐点,不被市场看好,股价**。 2021年,他仅从苹果公司就获得了超过50亿元的股息。
在这一轮调整中,隆基绿能通过“缩水”业务维持现金流生存下来; 同时,粮食堆积在高墙上,建立企业护城河抵御风雨; 另一方面,那些不在乎一城一池得失,继续押注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新景气周期的企业,无疑被市场低估了。
2012年10月,互联网蓬勃发展,《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一篇文章大胆预测:如果有一个行业笼罩在与互联网相媲美的光环中,创造财富的能力堪比互联网,该行业的招商能力堪比互联网,那么它一定是光伏。
十年过去了,光伏不仅超越了互联网,而且风景依然无限。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找到一家必须在必胜赛道上获胜的公司尤为重要。
鲲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