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王磊)中国影视“出海”中“破圈”的本质是什么?
作者:张阳斌,赵业娇.
过去一年,不少国产电影趁势“出海”,让海外观众呼唤“向上”的短节奏短剧也更多。 中国影视“走海热”有哪些新趋势? 如何加速精品影视“突破”? 在2024年全国人大两会期间,多位文艺界政协委员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建议。
2023年8月8日,中国电影《温暖》海外首映礼在泰国曼谷百丽宫影院举行。 图为首映式。 (*摘自中新社)
“出海”的必然趋势:从筛选到市场化。
过去,中国电影“走出去”主要依靠举办电影周和中国本土推荐,市场行为疲软。 现在,在当地推广公司的帮助下,他们正在开展宣传工作,这是未来的趋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一川表示,电影应该依靠市场行为,融入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和观看体验。
皇甫一川表示,在当今时代,胶片作为一种工业产品,需要经过市场的考验,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 他还提到,中外合拍是电影“走出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他以中荷合拍青春电影《威武小狮子王》为例,表示“联合投资、合拍讲述的是中国舞狮的故事,而且讲述的方式是西化的,所以可能更容易被西方观众接受。 ”
在全国政协委员、作家江胜男看来,很多海外“出圈”的短剧都是改编自网络文章,“在中国市场已经'卷'了,所以在海外市场'非常好'。 江胜南说,不管是电影还是短剧,能够传播中华文化都是一件好事。
2023年11月6日,第11届慕尼黑华语电影节开幕。 (*摘自中新社)
适应中国特色,寻找最大公约数。
全国政协委员、导演霍建琦表示,中国传统美学为中国电影增添了特色。 “比如《那山,那人,那条狗》,”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以前当导演的经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宋诗和水墨山水,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作品中,成为区别于许多西方作品的独特之处。 ”
江生南认为,中国影视“走海”越多越好。 “走出去的文化作品越多越好,高雅的一定要走出去,庸俗的也要走出去,只有足够的东西'出海',海外人才能接触到更多的中国作品,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大的公约数。 ”
不久前,索尼影业先后购买了《你好,李焕英》的翻拍权和《火辣辣辣》的全球发行权。 皇甫一川认为,电影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情感,一个能被全球观众接受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善用科技力量,实现长远有序发展。
皇甫一川提到,虽然SORA的出现让很多业内人士感到恐慌,但“相信人类的掌控能力”是必要的。 “技术的不断迭代,必须理解它,改进它,用法律规范它,这样才能用好科学技术来丰富和完善影视艺术。 皇甫一川表示,从海外票房来看,中国电影“出海”的空间还很大,未来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可以期待。
霍建琦还提到,人工智能是全球趋势,是影视行业发展的必然,但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真实的电影质量还有差距。 “从效率等方面来看,科技进步会给影视产业的发展带来好处,但必须循序渐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