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将是中国经济回到合理区间的一年。 尽管战略机遇与风险与挑战并存,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因素增多,但经济发展的长期积极态势并未改变。 随着各项政策效应不断显现,社会预期将逐步提升,宏观经济也有望进一步企稳反弹。
2024年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平稳增长? 如何增强宏观政策导向的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确保同向两道,形成合力? 面对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温差”,如何提升企业和个人的获得感?
中国经济始终在波涛汹涌中砥砺前行。 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帷幕慢慢拉开,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更加清晰。
增强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一致性。
2023年,中国经济走出回升好转的复苏曲线,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 全年生产总值突破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倍二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新成就。
去年底召开的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薄弱、隐患多等。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2024年中国经济仍需面临诸多挑战。 全球经济将继续疲软,外部形势仍将复杂严峻。 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风险仍需关注,如中小银行风险依然存在,要防止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外溢,地方**债务违约风险较大。
他特别提到,宏观数据与微观主体之间仍存在“温差”。 收入和就业等与个人成就感直接相关的指标仍有改进的余地。 由于对未来需求不确定性的担忧,创业者对扩厂招工、加大研发投入的信心仍有待提升,劳动力市场存在“找岗难”和“招聘难”并存的结构性问题。
* 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定下了基调,强调“要增强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一致性”。 刘元春说,应对挑战和问题,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有针对性。 要以财政政策、提振预期、就业优先政策为核心,促进经济复苏。 同时,政策要超前预期,政策步伐要向前迈进,避免宏观调控的“一级强制被动政策反应”和“平均力量”。
如何增强宏观政策导向的一致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高培勇表示,宏观经济政策的配置应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协调发展与安全,并结合当前中国经济规模的背景下,兼顾刺激政策引导的有效性。
高培勇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配置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将有限的宏观调控资源精准地“接近”到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各个重点和关键点。 凡事要以质量、效益为重,凡事要精准精细,这或许是当前经济复苏过程中宏观调控和宏观政策配置的必由之路。 目前,经济工作需要耐心,一个一个地做好。
*负责日常工作的财政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实践表明,除了直接的经济政策外,许多非经济政策也对经济运行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要坚持制度理念,不仅要加强财政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还要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导向一致性评估,使各项政策能够更好地协调和增强协同效应。
财政部去年四季度新增国债1万亿元,大部分实物量将在2024年体现。 中国人民银行还新增5000亿元PSL(抵押补充贷款)额度,支持“三大工程”建设,存量政策将继续体现经济带动效应。 此外,多部门表示,今年将加强政策工具的创新与协调。
例如,房地产市场处于深度调整中,在城市特有政策的指引下,广州、苏州、上海、北京、深圳等热门城市放宽了限购政策,房企融资金融支持“白名单”也陆续上线。 市场预期,今年两会将延续房地产需求侧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基调,或在执行上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同时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平仓应急”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今年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主要任务是谋划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延续,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新篇章。 “2月19日举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释放了重要信号。
40多年前,中国开始了宏伟的改革开放。 今天,改革开放仍然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重新开启改革开放的进程,必须走得更宽广、更深远。 **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作出专项部署,要求不断完善和落实“两个坚定不移”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业务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此外,还提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升级、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规划、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2024年要积极稳妥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预算制,优化税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目前,广东、贵州、江西等地陆续公布了省级以下金融体制改革方案。
财经大学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永军指出,原有的分税制框架已不适应新形势,需要规划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 其中,省级以下金融体制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 70%以上的人口在基层获得了基本公共服务。 推进省级以下金融体制改革,要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执行所长吕炳阳教授近日发布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展望》报告。 他分析,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兼顾财政可持续性的增强和地方债务风险的化解,这需要财政资源统筹规划,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比如,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落实“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的改革任务。 在省际关系上,要着力改革省级以下财政体制,完善地方税制,改革分税方式,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2024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升级将迎来全面推进的关键一年,主力任务完成70%以上。 2月27日,国资委副主任王洪志在2024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升级第一次专项推进会上表示,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升级工作取得良好开端,多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24年,要不折不扣地完成70%以上的主营任务,突出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提前安排好重点难度改革任务。
国资委要求,70%以上的主营任务要抓紧、早;职能型和任务型改革任务应找到正确的行动方向,加强评估和指导; 体制机制的改革任务要落实得更广、更深; 职能特派团的改革任务和体制机制的改革任务要统筹推进,形成改革的结合; 推进改革,要自上而下深入基层; 要始终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的建设确保新一轮改革的深化。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说,劳动、人事、分配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硬骨。 要加快完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管理机制,打造一批具有新机制、活力十足、动力强劲的改革模式。 央企要努力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附加值比重,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